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5.73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安門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五運動。西元一九七六年四月五日,群眾因對中共四人幫政權不滿,借悼念周恩來逝世之名,雲集天安門廣場示威,後遭中共中央下令鎮壓,逮捕異議人士。
2.六四事件。西元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北大學生因對中共鄧小平政府不滿,借悼念胡耀邦所引發的學生示威運動,而導致中共軍隊進行武力鎮壓,血洗廣場,民眾、學生死傷慘重。也稱為「六四慘案」。
充棟折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汗牛充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陸文通本名淳,是唐代精通《春秋》的學者,著有《春秋集傳纂例》、《春秋集傳辨疑》、《春秋微旨》等書,對當時和後世學者,影響很大。陸淳死後,門人私諡文通先生,柳宗元寫了一篇墓表來悼念他,內容大意是:一千五百年來,有許多人研究《春秋》,替它注解,發表各種意見,然又彼此互相排擠傾軋。各式各樣的研究書籍,多到用牛馬運書,會把牛馬累得滿身大汗;把書收藏在家裡,又堆滿了整個屋子,實在是多得不得了!後來「汗牛充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籍極多。
室邇人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邇,近。室邇人遠指居處雖近,但人卻很遠。比喻思念甚深,卻不能相見。語本《詩經.鄭風.東門之墠》:「其室則邇,其人甚遠。」後用以表示思念遠人或悼念逝者。也作「室邇人遐」。
悼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潘岳喪妻,作悼亡詩三首,後人因稱悼念死去的妻子為「悼亡」。《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撫存悼亡,感今懷昔,嗚呼哀哉!」唐.孫逖〈故程將軍妻南陽郡夫人樊氏挽歌〉:「白日期偕老,幽泉忽悼亡。」
同歸一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九原可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檀弓下》:「趙文子與叔譽觀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誰與歸?』」後用於設想死者復生。有悼念及景仰其人之意。唐.杜牧〈長安雜題長句〉六首之四:「九原可作吾誰與?師友琅琊邴曼容。」
傷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傷悼念。《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倢伃退處東宮,作賦自傷悼。」《三國演義》第五三回:「孫權聞慈死,傷悼不已,命厚葬於南徐北固山下。」
悲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死者的悲哀悼念。漢.蔡邕〈郭泰碑〉:「降年不永,民斯悲悼。」《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路看著水色山光,悲悼女兒,悽悽惶惶,一路來到蘇州。」
心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弟子為師長守喪,不著喪服而心存哀悼,稱為「心喪」。《禮記.檀弓上》:「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後用以泛指心中哀傷悼念如守喪一般。《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李尚書夫婦痛哭倍常,認作親生父母,心喪六年。」
弔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弔唁祭奠。《三國演義》第一八回:「因即下令屯住軍馬,大設祭筵,弔奠典韋亡魂。」《文明小史》第四一回:「等到開弔那天,到者上自官場,下至學堂,一齊都來弔奠。」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