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民主女神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死者的悲哀悼念。漢.蔡邕〈郭泰碑〉:「降年不永,民斯悲悼。」《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路看著水色山光,悲悼女兒,悽悽惶惶,一路來到蘇州。」
棟充牛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汗牛充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陸文通本名淳,是唐代精通《春秋》的學者,著有《春秋集傳纂例》、《春秋集傳辨疑》、《春秋微旨》等書,對當時和後世學者,影響很大。陸淳死後,門人私諡文通先生,柳宗元寫了一篇墓表來悼念他,內容大意是:一千五百年來,有許多人研究《春秋》,替它注解,發表各種意見,然又彼此互相排擠傾軋。各式各樣的研究書籍,多到用牛馬運書,會把牛馬累得滿身大汗;把書收藏在家裡,又堆滿了整個屋子,實在是多得不得了!後來「汗牛充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籍極多。
同歸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李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漢中山(今河北定縣)人,漢武帝寵妃,李延年之妹。容貌美麗,善於歌舞。生昌邑哀王,早卒,武帝曾作賦悼念
同歸於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二二八和平公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臺北市。原名為「臺北公園」。民國八十五年為悼念二二八事件的死難者,於二月二十八日更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園內建有二二八紀念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