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68.07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所措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屋烏推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3) 皇皇:通「惶惶」,惶恐不安的樣子。 (4) 太公: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周初賢臣,生卒年不詳。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 (5) 入殷奈何:指進入殷商國土後,當如何處理其將士、百姓。 (6) 胥餘:圍欄,藩籬。〔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六韜》(據《藝文類聚.卷九二.鳥部下.烏》引)
罔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子所說的「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演變而來。一個國家不行禮樂,刑罰不公平,人民當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論語》原文中的「錯」,就是「措」的通假字。
手足失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手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推愛屋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3) 皇皇:通「惶惶」,惶恐不安的樣子。 (4) 太公: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周初賢臣,生卒年不詳。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 (5) 入殷奈何:指進入殷商國土後,當如何處理其將士、百姓。 (6) 胥餘:圍欄,藩籬。〔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六韜》(據《藝文類聚.卷九二.鳥部下.烏》引)
未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子所說的「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演變而來。一個國家不行禮樂,刑罰不公平,人民當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論語》原文中的「錯」,就是「措」的通假字。
莫措手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誠惶誠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內心非常惶恐不安。參見「誠惶誠恐」條。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三.進翊聖保德真君事跡表》:「真君事跡三卷,謹隨表上進以聞,臣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