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43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戲劇表演中,裝出某種情態以引起觀眾注意。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二.連枝秀》:「發科打諢,不離機鋒。」元.岳伯川《鐵拐李》第四折:「(正末做勸跌倒科云)張千,我須有些腐。(張千發科云)你可不早說與我!」
發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出引人發笑的動作。宋.灌圃耐得翁《都城記勝.瓦舍眾伎》:「末泥色主張,引戲色分付,副淨色發喬,副末色打諢,又或添一人裝孤。」
格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範、榜樣。《水滸傳》第八二回:「依院本填腔調曲,按格範打諢發科。」
收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上指收束插科打諢,而言歸正傳。《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二出》:「相公若知道,打你娘個本……,(末收介)。」
三腳採茶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客家人的劇種。由山歌發展而來。最初以一丑、二旦的對唱表演為主,內容簡單,插科打諢,多為即興表演。臺灣光復後,受大陸戲劇影響,內容增加了歷史故事及客族的民間傳說,戲劇規模也擴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