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頭挖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在焦慮、煩悶或苦思的樣子。《花月痕》第一七回:「謖如見大家都不依,只得頭挖耳的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取後玩弄、在手中玩弄。如:「碰到這等棘手的事,他不停地弄筆桿,苦思解決之道。」
2.調配、處理。如:「他將上司交代的任務弄妥當,毫不含糊。」
撓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倉卒的樣子。如:「他撓撓地把飯吃了。」
2.互相爭鬥。如:「商場上競爭激烈,同業之間不免撓撓。」
3.亂。如:「你應該事先把行李整理好,免得臨時撓撓,有所遺漏。」
辮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住他人缺點或錯誤,作為把柄。如:「做事小心謹慎,不違背良心,就不怕別人來辮子!」也作「揪辮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醫上指依據藥方取藥的分量。亦指買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六回:「大凡到藥鋪裡藥,藥鋪裡總在藥方上蓋個戳子,打個碼子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舉重方式。將槓鈴拉離地面,然後舉到頭上,至兩臂完全伸直為止。此時身體必須直伸,並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所停頓。
隔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痒」同「癢」。「隔靴痒」即「隔靴搔癢」。見「隔靴搔癢」條。01.《續傳燈錄.卷一二.安福子勝禪師》:「若也揚眉瞬目,又是鬼弄精魂,更或拈拂敲床,大似隔靴痒。」 
取基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據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認為兩周歲以前的幼兒智力是屬於感覺動作智力(sensorimotor intelligence),亦即幼兒的思考是依據對所看到的物件透過操弄物件的感官知覺和動作活動來進行。在感覺動作期的幼兒表現出三個趨勢:一是幼兒的自我中心思考逐漸減少,漸漸增加考量他人的觀點。第二是認知發展朝向抽象或符號的方向發展,如開始要以具體可見可取的東西才能了解該項東西,如玩具車。漸漸長大後,可以不要看到或接觸到,也可以想到玩具車。這個現象在二周歲時變得很明顯。第三是幼兒的動作技能變得愈來愈複雜,成為動作或思維的組型,皮亞傑稱之為「基模」(schema)。對幼兒而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形似手物狀,以長繩繫之,舞弄起來輕快如飛。也作「飛撾」。
大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先做好畫上記號或寫上文字的紙捲,從中抽取,或用其他方式以決定事務或出資的主事者,稱為「大頭」。
2.出主事者或關鍵人物。如:「這次行動出了紕漏,必須大頭,才能了解事情真相,解決問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