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9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不對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里,未由親炙,今日尚閒,務求賜教。」蘭陔見其殷勤難郤(卻),錄出與觀。生曰:「容小子攜回號舍,細細揣摩可乎?」蘭陔頷之,生歡喜捧去。未幾1>,蘭陔2>亦往生號內答之,見其在卷上揮毫疾書,訝曰:「尚未出題,何得有文?」生笑曰:「小子讀先生文,不忍釋手3>,恭繕4>試卷,以誌5>欽佩,即文不對題,不過被黜6>而已,亦所甘心。」蘭陔曰:「我累足下矣,奈何!奈何!」遂別去,逢相識者告之,一時傳作新聞。是夜試題出,果對。 〔注解〕 (1) 未幾:不久。 (2) 蘭陔:吳蘭陔,清朝人,生卒年不詳。時文中之名手,落筆高古,但屢次應試不中,功名之念甚切。 (3) 不忍釋手:心中割捨不下。見「不忍釋手」...
valuation) 等五階段。1.在介紹階段,教學者必須提供學習者詳述之問題情境,讓學習者進行角色揣摩,2.在探究階段,教學者必須引導小組探究過程,學習者必須找出有 關問題之資訊、寫下學習議題、進行事實描述、提出假設與學習議題及規劃行動方案,3.在自我導向學習階段,學習者則須擬出自我之學習進度,4.在重新檢視 假設階段,小組從討論分享中重新檢視資料的來源與先前之假設,5.最後於自我評鑑階段,學習者必須評估自我學習與同儕學習。同時,在這些階段裡,教學者必 須致力於觀察小組討論與促進學習者之概念理解。最後,Antoniet...
猜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猜想、推測。如:「沒有真憑實據,不宜妄加猜測。」
口耳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朵聽進去後,只在嘴上說說,而無實學。語本《荀子.勸學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後比喻從道聽塗說中得來的片面知識。宋.陸游〈跋柳書蘇夫人墓誌〉:「今諸家徒欲以口耳之學揣摩得之,可乎?」亦可喻僅以口頭傳授而不見於文字的學識。《方志略例.卷二.永清縣志輿地圖序例》:「古人口耳之學,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貴其心領而神會也。」
後恭前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倨後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前倨後恭」原作「前倨後卑」。蘇秦是戰國時的縱橫家,在他剛學成時,到秦國想向秦王求官。他連續上書十次,但都不被採納,只有喪氣的回家。回家後,家人都看不起他。於是他閉門苦讀,想爭一口氣。他找出《太公陰符》一書,反復熟讀,不斷揣摩,每逢困乏想睡之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終於理解書中道理。後來蘇秦又去各國遊說,他主張合縱政策,說服了齊、燕、趙、楚、韓、魏六個國家結為同盟,共同對付秦國,蘇秦因此擔任六國宰相,佩帶六國相印,也讓秦國因此不敢東侵。有一次蘇秦因公經過故鄉洛陽,蘇秦的父母在三十里外的路口迎接他,妻子更不敢正眼看他,嫂嫂也伏地叩拜。蘇秦看了,說:「...
曾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曾鞏,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北宋建昌南豐人。生平經歷:  曾鞏小時候讀書既勤奮,記憶力又驚人。縣城之南,盱水側畔有“讀書岩”,相傳就是他攻讀的地方。十二歲時作《六論》,語言精煉,章法奇巧,氣勢雄偉,受到歐陽修的讚揚和重視。十六歲研究古人文章,如果發現超群拔萃的,便撰文與其作比較,細心揣摩。為了增長見識,青年時代的曾鞏多年在外遊歷,足跡遍及祖國的華中和東南部。  宋仁宗嘉佑二年(西元1057)曾鞏中進士後,歷任越閣校勘,集賢校理等職。後來又較長時間擔任地方官,曾任越州通判,先後到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
趨利避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趨向有利的一面而避開禍害。漢.霍諝〈奏記大將軍梁商〉:「至于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明史.卷二一○.徐學詩傳》:「而精悍警敏,揣摩巧中,足以趨利避害,彌縫缺失。」
前倨後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倨後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前倨後恭」原作「前倨後卑」。蘇秦是戰國時的縱橫家,在他剛學成時,到秦國想向秦王求官。他連續上書十次,但都不被採納,只有喪氣的回家。回家後,家人都看不起他。於是他閉門苦讀,想爭一口氣。他找出《太公陰符》一書,反復熟讀,不斷揣摩,每逢困乏想睡之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終於理解書中道理。後來蘇秦又去各國遊說,他主張合縱政策,說服了齊、燕、趙、楚、韓、魏六個國家結為同盟,共同對付秦國,蘇秦因此擔任六國宰相,佩帶六國相印,也讓秦國因此不敢東侵。有一次蘇秦因公經過故鄉洛陽,蘇秦的父母在三十里外的路口迎接他,妻子更不敢正眼看他,嫂嫂也伏地叩拜。蘇秦看了,說:「...
承風希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揣摩迎合他人的心意。《文明小史》第六○回:「那時的長安縣姓蘇名又簡,是個榜下即用,為人卻甚狡猾,專門承風希旨。」
置若勿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郭幾不免,此案遂為毒藥。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只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推其微意,謂便做也得,遂揣摩迎合,甚至連及歸德諸名士,豈嘿之一字,真是相體。流禍無窮,千古炯戒。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周順昌〈福州高璫紀事〉。 (2) 沈蛟門:沈一貫(西元1531∼1651),字肩吾,號龍江,明浙江鄞縣人。為人耿介,歷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頗有盛名。與同事沈鯉不和,多相排擠,後於楚宗、妖書、京察三事處理不公,甚違清議。萬曆三十四年,與沈鯉同罷去官。卒謚文恭。 (3) 郭明龍:郭正域(西元1554∼1612),字美命,明湖廣江夏人。博通典籍,授編修,曾為光宗講官,後為禮部右侍郎,掌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