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珍珠港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上來說美國的總和戰力大大超越日本,若與之開戰取勝機會很小;但在與美國的談判中,日本被美國要求由中國撤兵,東條英機領導的軍國主義政府自然不可能就此放棄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因此在1940年與德、義結盟,並做好和英、美等國決裂的準備。這是一場軍國主義者將以國家的命運做一超大的賭注。1941年12月8日,日本正假意維持磋商的同時,以海空軍襲擊夏威夷的美國艦隊。造成美國極大的損失,並藉此機會一舉取得其在西太平洋的優勢。日本的攻擊迫使美國加入戰爭,而德、義兩國雖然並無義務但也紛紛向美國宣戰。但當美國做好了戰爭的準備,以跳島戰略一路...
愎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魯宣公十二年時,楚國出兵攻打鄭國,晉國於是派荀林父等人率軍前往援助鄭國。當晉軍正要渡河時,卻聽說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而統帥荀林父在分析形勢後,認為不能輕率地進軍與楚國交戰,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國。然而大將先縠(ㄏㄨˊ)卻不聽指揮,自行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追擊楚軍。荀林父發覺後,已無法阻止,只好下令全軍前進。楚王聽說晉軍已經渡河追來,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孫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軍隊繼續南撤回國。但是大夫伍參卻力勸楚王應該出兵與晉軍交戰,他認為晉軍的荀林父才剛新任統帥,威信不高;而將軍先縠又固執剛愎,不聽指揮;其餘將領也都意見...
強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魯宣公十二年時,楚國出兵攻打鄭國,晉國於是派荀林父等人率軍前往援助鄭國。當晉軍正要渡河時,卻聽說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而統帥荀林父在分析形勢後,認為不能輕率地進軍與楚國交戰,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國。然而大將先縠(ㄏㄨˊ)卻不聽指揮,自行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追擊楚軍。荀林父發覺後,已無法阻止,只好下令全軍前進。楚王聽說晉軍已經渡河追來,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孫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軍隊繼續南撤回國。但是大夫伍參卻力勸楚王應該出兵與晉軍交戰,他認為晉軍的荀林父才剛新任統帥,威信不高;而將軍先縠又固執剛愎,不聽指揮;其餘將領也都意見...
專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魯宣公十二年時,楚國出兵攻打鄭國,晉國於是派荀林父等人率軍前往援助鄭國。當晉軍正要渡河時,卻聽說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而統帥荀林父在分析形勢後,認為不能輕率地進軍與楚國交戰,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國。然而大將先縠(ㄏㄨˊ)卻不聽指揮,自行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追擊楚軍。荀林父發覺後,已無法阻止,只好下令全軍前進。楚王聽說晉軍已經渡河追來,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孫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軍隊繼續南撤回國。但是大夫伍參卻力勸楚王應該出兵與晉軍交戰,他認為晉軍的荀林父才剛新任統帥,威信不高;而將軍先縠又固執剛愎,不聽指揮;其餘將領也都意見...
拔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拔營撤兵。《三國演義》第一○回:「馬騰、韓遂見軍糧已盡,內應又泄,只得拔寨退軍。」《西遊記》第六回:「這下面四大天王與李天王諸神,俱收兵拔寨,近前向小聖賀喜。」
停戰協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戰雙方為停止敵對行為而簽訂的協議。其中規定撤兵距離、交換俘虜等條件,作為正式和約的基案。
解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撤兵、休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唐.沈佺期〈雜詩〉三首之三:「頻年不解兵,可憐閨裡月。」
歸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清朝時稱撤兵仍回本營本隊為「歸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