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8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攻打。如:「攻擊」、「襲擊」、「狙擊」、「游擊」、「追擊」。《左傳.僖公三十年》:「子犯請擊之。」《漢書.卷一.高帝紀上》:「三月,攻下邑,拔之。還擊豐,不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擊敗、攻下。如:「破城」、「大破敵軍」。《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
倒行逆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楚平王的殺害父兄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帶領吳兵攻打楚國,屢戰屢勝,終於攻下楚國的郢都。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報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平王的屍骨。逃到山中的申包胥知道這件事,就託人指責伍子胥說:「你雖是為了報父兄之仇,但也做得太過分了,難道你忘了也曾是楚國的臣子嗎?」伍子胥也託那人轉告申包胥,說:「我有生之年報不了仇,就像太陽快下山了,要走的路卻還很遙遠,我怕等不及了,所以只好做出違背情理的事情。」伍子胥以「倒行而逆施之」說自己不按情理行事,後來「倒行逆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胡作非為的罪惡行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布幕、帳幕。如:「窗幔」、「布幔」。《墨子.非攻下》:「幔幕惟蓋,三軍之用。」《紅樓夢》第二三回:「遣人進去各處收拾打掃,安設簾幔床帳。」
脣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僖公五年》載:春秋時代,晉國與虞、虢兩個小國相鄰,晉國一直想併吞這兩個小國。晉獻公計劃先攻打虢國,於是派人送良馬和玉璧給虞國,希望能夠借道攻打虢國。虞國受到誘惑,答應了晉國,晉國因此很快地攻下虢國的一個都城。過了三年,晉國又再度要求虞國借道以便攻打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極力勸諫虞公不要答應,他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兩國互為表裡,如果虢國滅亡了,虞國必然也會跟著滅亡。我們不能開啟晉國侵略野心,更不能輕忽的引進外國的軍隊。一次已經太過分了,怎麼可以再有第二次呢?諺語所說『頰骨和牙床互相依存,就像是沒有了嘴脣,牙齒就會寒冷』的道理,指的就是虞國和虢國的情況。」但是虞公不聽從規勸,認為晉國不...
多多益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信是漢高祖劉邦開拓天下時的大將,他幫助劉邦攻下許多地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史記》中記載,劉邦經常與他談論各將領統御軍隊的能力。有一回問他:「你看我可以帶多少兵?」韓信說:「皇上您不過只能帶十萬人的軍隊而已。」劉邦又問他:「那你又可以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我是愈多愈好。」劉邦笑著說:「既然如此,為什麼你會臣服於我呢?」韓信回答:「皇上您不善帶兵,卻能統御將領,這就是我為什麼臣服於您的原因了。這是上天給予您的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強求的。」韓信用「多多益善」表示自己帶兵的能力,軍隊愈龐大愈能發揮實力。後來「多多益善」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指愈多愈好。
前功盡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功盡棄」原作「前功盡滅」、「前功必棄」。據《戰國策.西周策》載,蘇厲是戰國時謀士。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即將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就對周王說:「白起曾經打敗了韓、魏、趙等國,並且殺害魏國將領,攻占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會面臨危險,您應該想辦法阻止。」於是建議周王派人前往秦國去對白起說:「以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在距離柳樹一百步的地方射擊,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誇讚射得很好。但是有一個路過的人,卻說:『的確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導他射箭的方法。』養由基聽了,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很好,你卻說可以教導我,那你為...
疲於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他們的屬地,子重奉命前往救援。就這樣,子重、子反一年中七次奉命到前線,勞累奔波,最後屬地還是被吳國攻下了不少,使吳國因此而壯大起來。巫臣寫給子反、子重的信裡,用「罷於奔命」表示要讓二人不斷接到命令奔走,使他們精疲力盡,所以教唆吳國騷擾楚國邊境。典源又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內容亦是表述巫臣和子反因搶夏姬而反目成仇,巫臣投奔晉國後,出使吳國教唆他們背叛楚國,不斷地攻打楚國的屬地,讓楚國為救援而疲於奔命。後來「疲於奔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事情繁多,奔波勞累。
堅壁清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守壁壘,使敵人無法攻進陣地;清除郊野的糧食房舍,使敵人因缺糧無遮蔽而無法久戰。是一種作戰策略,使敵人即使在攻下據點之後,也毫無物資、設施可用。《晉書.卷一○四.石勒載記上》:「勒所過路次,皆堅壁清野,採掠無所獲,軍中大飢,士眾相食。」《明史.卷一六四.范濟傳》:「毋貪小利,毋輕遠求,堅壁清野,使無所得。」
老謀深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柤的事,其實翟柤營私好利,手下的人都極盡諂媚之能事,以致於忠臣無法出頭,人民也不支持他,這樣的國家要攻下來並不難,大王大可出兵攻打,一定會成功的。這些話我沒說,但你一定會告訴大王吧!」士蒍就將郤叔虎的話稟告獻公,獻公聽了很高興,就出兵攻打翟柤。郤叔虎原本是行政官,現在卻要帶兵打這場仗,他的手下勸說:「丟下原有的職務去打仗,這不是您該做的吧!」郤叔虎回答說:「既無老謀,而又無壯事,何以事君?」意思是我既無精密的謀略,也無了不起的功勛,拿什麼貢獻給君王呢?於是身先士卒,奮勇向戰,終於打敗了翟柤。「老謀」須經「深算」所以,後來「老謀深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形容人精明老練,計慮深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