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墨守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墨守成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墨守成規」係由「墨守」及「成規」二語組合而成。 「墨守」見於《戰國策.齊策六》。據載,戰國時,燕國派兵攻打齊國,攻下齊國七十幾個城池。其中一個叫「聊」的地方,也被燕軍佔領。此時燕國國內情勢混亂,燕將害怕受到牽連,引來殺身之禍,便一直據守在聊城不敢回國。齊國大將田單想要將它收復,但努力一年多都沒有成功。當時齊國有一位叫魯仲連的人,寫了一封信,將它綁在箭上射進城中給燕軍的將領看。信裡的大意是向燕將分析當前的情勢,說有勇之人不應怕死,況且目前燕國情勢混亂,又被趙國圍攻,燕王沒有忠心之臣可以信賴。而燕軍以區區一城的兵力,便能抵擋齊國大軍,固守聊城一年,實...
昆陽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消息,在昆陽方面的劉秀一無所知。為了給王邑軍隊心理上的壓力,劉秀派一使者向昆陽城送信,偽稱宛城已被攻下,漢軍主力正由劉縯向昆陽救援而來;劉秀又令使者故意將信掉落,讓官軍拾獲。這一計策果真奏效,使得王邑軍隊士氣低落。漢軍已連戰皆捷,更進一步堅定了必勝決心。劉秀隨即組織三千敢死之士,從城西衝往官軍之中軍;剛愎自用的王邑獲知劉秀只有三千人,便輕視對方人少,於是王邑、王尋獨迎,與漢兵戰。四十二萬王莽軍隊,大部分被殲於昆陽戰場上,而王邑、嚴尤、陳茂僥倖保住性命,落荒而逃。漢軍繳獲莽軍物資輜重,多得不可勝數,連月搬運也無法處理,只...
為蛇畫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畫蛇添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齊策二》載,戰國時,昭陽為楚國大將,當時昭陽已攻下魏國的八座城池,接著又計畫討伐齊國,於是齊王派陳軫前來遊說昭陽,請他不要攻打齊國,陳軫就引用了「畫蛇添足」的故事作比方來說明,故事的內容是說:在楚國有個專管廟堂祭祀的人,把一壺酒賞給辦事的人們去喝。但是人多酒少,不夠大家分喝,於是大家商量了一下,想出在地上畫蛇比賽的方式,誰先畫好一條蛇,誰就可以喝那壺酒。比賽開始之後,其中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就畫好蛇,於是拿起酒準備要喝,看著別人還在慢慢的畫著,就左手拿著酒壺,右手握著筆又在地上畫了起來,並且還得意地說:「我還能有時間給蛇畫上腳呢!」...
據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但心中記掛的卻是另一個心腹大患,就是在西蜀擁兵自重的公孫述,於是在臨行前留了一封信交代岑彭:「等攻下了西城後,便可以直接發兵南下攻打西蜀的公孫述。」接著又嘆道:「人心總是苦於不能知足啊!攻下隴西,又盼望能進軍西蜀,其實每次發兵,我的頭髮、鬢角就要白一些啊!」後來劉秀的確也消滅了據隴的隗囂和據蜀的公孫述,一統天下,重新恢復了漢室政權,成為漢朝中興之主,而他寫給岑彭信中的「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這句話,一方面透露出一統天下的雄心,一方面卻也透露著時勢迫人的無奈。後來「得隴望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並轉變為貶義,用來比喻貪得無厭,不知滿足。
百發穿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百步穿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蘇厲是戰國謀士。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即將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就對周王說:「白起曾經打敗了韓、魏、趙等國,並且殺害魏國將領,攻占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會面臨危險,您應該想辦法阻止。」於是建議周王派人前往秦國去對白起說:「以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在距離柳樹一百步的地方射擊,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誇讚射得很好。但是有一個路過的人,卻說:『的確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導他射箭的方法。』養由基聽了,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很好,你卻說可以教導我,那你為何不代替我射那柳葉呢?』那...
多多益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多多益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信是漢高祖劉邦開拓天下時的大將,他幫助劉邦攻下許多地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史記》中記載,劉邦經常與他談論各將領統御軍隊的能力。有一回問他:「你看我可以帶多少兵?」韓信說:「皇上您不過只能帶十萬人的軍隊而已。」劉邦又問他:「那你又可以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我是愈多愈好。」劉邦笑著說:「既然如此,為什麼你會臣服於我呢?」韓信回答:「皇上您不善帶兵,卻能統御將領,這就是我為什麼臣服於您的原因了。這是上天給予您的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強求的。」韓信用「多多益善」表示自己帶兵的能力,軍隊愈龐大愈能發揮實力。後來「多多益善」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指愈多愈好。
逆施倒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楚平王的殺害父兄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帶領吳兵攻打楚國,屢戰屢勝,終於攻下楚國的郢都。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報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平王的屍骨。逃到山中的申包胥知道這件事,就託人指責伍子胥說:「你雖是為了報父兄之仇,但也做得太過分了,難道你忘了也曾是楚國的臣子嗎?」伍子胥也託那人轉告申包胥,說:「我有生之年報不了仇,就像太陽快下山了,要走的路卻還很遙遠,我怕等不及了,所以只好做出違背情理的事情。」伍子胥以「倒行而逆施之」說自己不按情理行事,後來「倒行逆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胡作非為的罪惡行徑。
勢如劈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後來晉軍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很快地滅了吳國。「勢如破竹」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譬如破竹」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作戰順利,毫無阻礙;亦用來比喻事情進展順利。
妄畫蛇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畫蛇添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齊策二》載,戰國時,昭陽為楚國大將,當時昭陽已攻下魏國的八座城池,接著又計畫討伐齊國,於是齊王派陳軫前來遊說昭陽,請他不要攻打齊國,陳軫就引用了「畫蛇添足」的故事作比方來說明,故事的內容是說:在楚國有個專管廟堂祭祀的人,把一壺酒賞給辦事的人們去喝。但是人多酒少,不夠大家分喝,於是大家商量了一下,想出在地上畫蛇比賽的方式,誰先畫好一條蛇,誰就可以喝那壺酒。比賽開始之後,其中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就畫好蛇,於是拿起酒準備要喝,看著別人還在慢慢的畫著,就左手拿著酒壺,右手握著筆又在地上畫了起來,並且還得意地說:「我還能有時間給蛇畫上腳呢!」...
刃迎縷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接納了杜預的建議,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很快地滅了吳國。後來「迎刃而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戰事進展順利。亦用來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