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71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敲鑼打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敲打鑼鼓。多用於民間遊樂。也作「敲鑼擊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擣擊、敲打。通「鎚」。如:「千錘百鍊」。
打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敲打。如:「打擊樂器」。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港出版,《英美現代詩選》中文翻譯本兩冊出版,主編「藍星叢書」五種,「近代文學譯叢」十種1969年 《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天國的夜市》出版,主編《現代文學》月刊,出席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討會宣讀論文,並且在崇基學院和浸信會書院演說,應美國教育部之聘,第三次赴美國,去科羅拉多州,任州教育廳外國課程顧問和寺鐘學院客座教授 1970年代 1970年 中文翻譯《巴托比》英文翻譯《滿田的鐵絲網》1971年 英譯《滿田的鐵絲網》和德譯《蓮的聯想》分別在台灣和西德出版,回國主持寺鐘學院留華中心以及台灣的中國電視公司「世界之窗」,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杖敲打。如:「捶背」、「捶胸頓足」。《荀子.正論》:「捶笞臏腳,斬斷枯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敲打東西的器具。形似錘。如:「棒槌」、「鼓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
敲打。通「捶」。《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
一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次、一回,多指敲打或撫觸。如:「那小孩可愛,我輕輕摸了他的頭一下。」《北齊書.卷三二.列傳.陸法和》:「又有人以牛試刀,一下而頭斷,來詣法和。」《儒林外史》第三回:「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也作「一下子」。
鋼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鍵盤樂器。內裝有許多鋼絲弦和包絨氈的木錘,手指按動鍵盤時,牽動鍵盤下的小木錘敲打鋼絲弦而發出聲音。為英語piano的意譯。西元一七○九年左右由克里斯托弗里在佛羅倫斯創造,自十八世紀中葉起廣泛流行。鋼琴有各種式樣和不同尺寸,且繼續不斷改進。外型主要分為直立式鋼琴與平臺鋼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敲打。同「捶」。如:「搥背」、「搥胸頓足」。《南史.卷七七.恩倖傳.茹法亮傳》:「近聞王洪範與趙越常、徐僧亮、萬靈會共語,皆攘袂搥床。」
聽能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佳。即使聽不到樂曲,可以感覺韻律或節奏就可以。二、聽辨聲音利用上述的遊戲,以兩種以上的樂器在幼兒面前敲打,聽到大鼓聲兩手雙舉,聽到鈸聲兩手橫伸,熟練後,面向後面,練習同樣的動作;再用三種以上的樂器,令其聽辨。用錄音機把汽車、火車,各種動物的鳴聲、吼聲、叫聲錄下來,把聲音放大,令學生看圖卡配對或說出發聲者的名稱。再利用桌上型助聽訓練器、無線調頻團體助聽器,或攜帶型助聽器,教師說出各種擬聲語,令幼兒聽辨。例如:把「狗」或「牛」的圖片或玩具放在兒童面前,問:「汪汪叫的是哪一張(個)?」,「姆-姆-叫的是哪一張(個)?」令幼兒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