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1.8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歲暮、年終。唐.盧象〈送祖詠〉詩:「田家宜伏臘,歲子言歸。」唐.白居易〈觀刈麥〉詩:「吏祿三百石,歲有餘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管仲與嬰。二人為春秋時代齊國的賢相。
2.善於治國的賢臣才士。《淮南子.主術》:「執術而御之,則管之智盡矣。」
茶遲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茶水飯菜遲晚送到。形容待客態度怠慢,招待不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卻是囊橐俱無,止有州牧所助的盤纏,日吃日減,用不得幾時,看看沒有了。那些做經紀的人,有甚情誼?日逐有些怨咨起來,未免茶遲飯,箸長碗短。」
御揚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齊相嬰的馬夫,駕車時意氣揚揚,得意自滿,後聽其妻勸導,改掉驕傲的態度。見《史記.卷六二.管列傳.管仲》。後用以比喻人無知自滿。如:「他出國去過一些地方,就御揚揚,目空一切,真可笑!」唐.李翰〈蒙求〉詩:「御揚揚,五鹿嶽嶽。」
子論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嬰向齊景公建言,禮與天地並生,為先王所崇尚,用禮來治理國家百姓,才能使齊國長治久安。其事發生在魯昭公二十六年,齊君與嬰坐在路寢,看到宮室之美,自知德薄,感嘆將來不知是那位有德者將會擁有齊國。嬰認為齊國賦稅多,而陳氏善於施捨人民,齊國如果後代怠惰,恐會滅亡,而陳氏的封地會變成國家。唯有禮,可以阻止這類情況發生。據〔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載嬰說:「唯禮可以已之。在禮,家施不及國,民不遷,農不移,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認為只要百姓固守其常業,官員不惰慢失職,也不作威貪汙,合乎禮治,是保國的根本。子又說:「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並。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
開之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寇警則開門晚。比喻社會不安寧。《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臣以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使塞下無開之警,萬世安寧之策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晚朝。《禮記.禮器》:「質明而始行事,朝而退。」《明史.卷三○四.宦官傳一.劉瑾傳》:「次日朝後,帝出永奏示內閣,降瑾奉御。」
2.平安無事。唐.杜甫〈寄董卿喜榮十韻〉:「海內久戎服,京師今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晚。早晨與晚間。
烏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蟲複眼綠色,前額有一塊三角形黑斑。合胸到第1腹節綠色,腹部第2、3節有對稱的3塊藍斑,前兩塊在中線幾乎相連,前後相近,腹節其餘部分黑褐色。側面有黃斑,第4到6節側面每節有三塊黃色斑,其中兩塊黃斑較大。雌蟲與雄蟲類似,腹部的藍色斑較不發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齊相嬰,生性節儉,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見《禮記.檀弓下》。後比喻人節儉或處境困窘。唐.杜牧〈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詩:「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裘輕。」明.邵璨《香囊記》第二五齣:「鄉書有雁,裘凋弊成長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