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5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事半功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和管仲、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加上以王道來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很久沒有出現,以致人民長久處在暴政之中,他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肚子餓的人只求吃飽,口渴的人只求解渴」一樣。所以齊國若在此時施行仁政,將正應驗孔子說的:「德行流傳的速度,比驛馬傳達命令還快。」而人民心裡喜悅的程度,會就像脫離兩腳被綁住倒掛的困境一樣。這和古時候的人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事半功倍」這句成語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頭頂著。如:「披星戴月」、「不共戴天之仇」。《文選.何.景福殿賦》:「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盟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中流砥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砥柱山屹立於黃河的三門峽激流之中。後比喻獨立堅強,能支撐大局的人。語本《子春秋.內篇.諫下》。[例]在這局勢多變的時代,知識分子更應做國家的中流砥柱。
流連忘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孟子.梁惠王下》記載了齊景公和子的談話。子是齊國的賢臣,齊景公問子,要如何出巡才比得上過去的聖君?子答說:「從前的君王出巡,是為了工作,巡視諸侯所守衛的疆土,聽諸侯報告工作情況。春天出巡是巡視耕種狀況,救濟有困難的人民;秋天出巡是考察收穫情形,補助缺少糧食的人民,所以以前的老百姓非常歡迎君王出巡。現在不同了,君王一出巡就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只圖自己玩樂,連諸侯也很為難,這與過去聖君為體察民情而出巡,實在差太遠了。」後來「流連忘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貪戀沉迷而不願離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過的、剩餘的。《子春秋.內篇.問上》:「內妾無羨食,外臣無羨祿。」
紛至沓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事物紛至而沓4>來,豈足以亂吾之知思5>!而宜不宜、可不可之幾6>,已判然7>於胸中矣。如此則此心然,有以應萬物之變而何躁妄之有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樓鑰〈洪文安公小隱集序〉。 (2) 儼然:矜莊的樣子。 (3) 肅然:嚴謹恭敬的樣子。 (4) 沓:音ㄊㄚˋ,重覆。 (5) 知思:智慧想法。知,音ㄓˋ,同「智」,智慧。 (6) 幾:音ㄐ|,預兆、細微的跡象。 (7) 判然:清楚分辨。〔參考資料〕 宋.樓鑰〈洪文安公小隱集序〉(據《攻媿集.卷五二》引)高宗皇帝將行內禪,聖意謂一時大典冊,不可輕屬,召為翰林承旨。禪位之詔,登極之赦,尊號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紛至沓來...
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福、善。如:「福祿」、「嘉祿」。《子春秋.內篇.問上十》:「是以神民俱順,而山川納祿。」
信誓旦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旦旦,誠懇的樣子。信誓旦旦指誓言說得非常誠懇可靠。《詩經.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漢.司馬相如〈美人賦〉:「臣乃脈定于內,心正于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也作「旦旦信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違抗、拂逆。《史記.卷六二.管傳》:「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豈非逆天之咎徵,衡大之明鑒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