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5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斧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政權、權柄。清.黃遵憲〈述懷再呈靄人樵野丈〉詩:「豈能無斧柯,皇皇行仁義。」
施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給別人恩惠。《左傳.昭公六年》:「民知有辟,則不忌於上。」唐.孔穎達.正義:「民知在上不敢越法以罪己,又不能曲法以施恩,則權柄移於法,故民皆不畏上。」《紅樓夢》第六一回:「何苦來操這心!『得放手時須放手。』什麼大不了的事,樂得不施恩呢?」
持衡擁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衡、璇,為北斗七星中的二顆星。「持衡擁璇」比喻執掌國家的權柄。《北齊書.卷四.文宣帝紀》:「昔放勛馭世,沉璧屬子;重華握曆,持衡擁璇。」
執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握權柄。《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故人臣執柄而擅禁,明為己者必利,不為己者必害。」《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
欺世釣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是他把滿腔壯志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詭使〉篇中韓非認為,君主掌握法度,是為了要擁有生殺的權柄,然而現在遵守法度,想要忠心侍奉君主的人,卻不得進見;而言語巧詐,行為姦軌,僥倖得以偷欺於世的人,反而能夠常常接近君王,得到重用。 「盜名」則是出自《荀子.不苟》。荀子認為:富貴是人性所愛,貧賤是人性所惡,如果有人厭惡富貴,喜愛貧賤,這是違反人性,用來盜取聲望的作法。這兩個典源,一見「偷世」,一見「盜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欺世盜名」,用來比喻欺騙世人,盜取名譽。
招權納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持權柄,收受賄賂。《明史.卷一七一.楊善傳》:「氣勢烜赫,招權納賄,亨輩嫉而間之,以是漸疏外。」也作「招權納賂」、「招權納賕」。
熱可炙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炙手可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宣宗時,崔鉉在朝中擔任要職,權勢極大。每次當他要做重要決策時,都會找鄭魯、楊紹復、段瓌、薛蒙一同商討,所以此四人在當時同樣也是聲名顯赫,握有權柄。於是有這樣的一段話流傳著:「炙手可熱,楊、鄭、段、薛;欲得命通,魯、紹、瓌、蒙。」這段話便是形容鄭魯等人的權勢如日中天,赤燄讓人覺得好像會燙手一樣,若是想順利推展政令,一定得先有他們的支持。「炙手可熱」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地位尊貴,勢燄熾盛;亦用來比喻廣受歡迎,名聲極盛。
旄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旄與鉞。為將帥領統權柄的代表。《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
竊鉤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鉤,腰帶上的掛鉤,常以金玉打造裝飾。竊鉤竊國語本《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指偷竊帶鉤這種小東西的人遭受刑戮,偷竊國家權柄的大盜反而封為諸侯。用以諷刺是非賞罰的顛倒錯亂,或法制的敗壞。
衡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權柄、相位。《舊唐書.卷八四.裴行儉傳》:「二公十數年當居衡石,願記識此輩。」宋.蘇軾〈祭司馬君實文〉:「二聖見公,曰予得師。付以衡石,惟公所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