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605.2686 ms
共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起死回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扁鵲是戰國時的名醫。有一天他經過虢國,聽說虢國太子猝死,便來到宮門前,向侍從打聽原委。了解太子的病症,又得知斷氣不到半天,還未入殮後,就跟侍從保證自己可以救回太子。侍從本來不相信,但聽了扁鵲治病的方法,驚佩不已,立刻稟報虢君。虢君趕緊請扁鵲進宮。扁鵲對虢君說:「依我看,太子這是屍厥症,因體內會氣不通而昏死過去,實際上並未真地死亡,還有機會救回。」於是命令弟子準備好醫療用具,針灸太子的三陽五會等穴道。不一會兒,太子就醒過來了。扁鵲再叫弟子用藥交替熱敷他的腋下,並將太子扶起坐著,調理身體的陰陽之氣。之後再連續服藥二十天,太子就完全康復了。經歷這件事情,所有人都說扁鵲能讓死人復生,但扁鵲卻說:「不是...
|
安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安置辦理,準備。唐.白居易〈諭友〉詩:「推此自豁豁,不必待安排。」《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匡超人呼天搶地,一面安排裝殮。」也作「安辦」。
|
埋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死葬入土中。晉.張華《博物志.卷七.異聞》:「年四歲,病沒故,埋葬五日復生。」《紅樓夢》第六七回:「忙命人盛殮,送往城外埋葬。」
|
翹辮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死亡為「翹辮子」。根據傳說,在留辮子時代,在人活著的時候辮子是下垂的,而死後入殮則要編結起來,置於頭部上方,末端豎起,所以翹辮子就成了死亡的代稱。也稱為「蹺辮子」。
|
零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稀疏不全。《大宋宣和遺事.貞集》:「皆零落骨殖,復合取二木函殮之。」
|
砥柱中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使者復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
(2) 濟:過河、渡河。
(3) 黿:音ㄩㄢˊ,動物名。似鱉而大,背甲近圓形,散生小疣,暗綠色,腹面白色,前肢外緣和蹼均呈白色,生活於河中。
(4) 驂:音ㄘㄢ,古代在車旁駕車的兩匹馬。
(5) 挈:音ㄑ|ㄝˋ,提、舉。〔參考資料〕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成,遽躬蹈之。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虫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歲,憩書 ,汝梳只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 戶入,聞兩童子音琅琅然,不覺莞爾,連迷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逾二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淒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悔當時不將 情狀,羅縷紀存﹔然而汝已不在人...
|
七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以人死每七日設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自此不再接受親友的弔唁。《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朱重搥胸大慟,如親父一般,殯殮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儒林外史》第四回:「光陰彈指,七七之期已過,范舉人出門謝了孝。」也稱為「斷七」、「盡七」。
|
造謠生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造謠言,挑起事端。《平妖傳》第一○回:「順便就帶口棺木下來盛殮,省得過些時被做公的看見林子內尸首,又造謠生事。」
|
喪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死後的殮葬、哀祭等事宜。[例]辦理喪事應力求簡單莊嚴,避免不必要的排場鋪張。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