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4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暗渡陳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王陵兵南陽,以迎太公、呂后於沛。 〔注解〕 (1) 漢王: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故時人稱之為「沛公」。劉邦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苛法,與父老約法三章。項羽封劉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2) 項王: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3) 棧...
名不虛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在今山東省鄒縣,戰國時改為鄒,為楚所滅。魯,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地約在今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5) 孟嘗君:指田文,戰國時齊之公族,生卒年不詳。相齊,封於薛,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賢士,食客數千人。 ※◎2《史記.卷一二四.遊俠列傳.序》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余甚恨之。以余所聞,漢興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之徒,雖時扞當世之文罔,然其私義廉絜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立,士不虛附。
鹿死誰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朕:皇帝的自稱。 (2) 高皇:指漢高祖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項羽封劉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 (3) 北面: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身分。 (4) 韓、彭:指韓信、彭越。韓信(?∼西元前196),西漢淮陰人,助漢高祖定天下,封為齊王,後徙封楚王,高祖熒欋背叛,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彭越(?∼西元前196),字仲,西漢昌邑人。佐高祖定天下,封梁王。後因人告他謀反而被殺,並誅三族。 (5) 競鞭而爭先:競相驅...
一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載,劉邦為沛縣豐邑人,秦末,離開家鄉,流亡在外。後因沛縣縣令的號召,帶著上百名徒眾,準備回鄉響應陳涉的起義。但當大批人馬抵達時,縣令唯恐有變,又反悔了,令人將城門關閉,不讓他們進來。劉邦於是寫了一封給城中父老的信,綁在箭上,射入城裡,信中說:「大家苦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你們如今雖然奉命替縣令守城,但現在各地諸侯都起義了,馬上會來屠城。此時大家只有合力把縣令殺掉,選擇可擔當重任的家鄉子弟取而代之,響應起義的諸侯,才能保全家室。否則就只有接受全家被屠殺的命運了。」於是沛縣百姓殺了縣令,大開城門,迎接劉邦,想推舉他為縣令,但劉邦推辭說:「如今天下正亂,諸侯並起,現在如推...
豐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高祖為秦沛縣之豐邑(即今江蘇省沛縣)人,後人因此稱帝王的故鄉為「豐沛」。
山盟海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海誓山盟」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唐.司馬貞索隱述贊聖賢影響,風雲潛契。高祖膺籙,功臣命世。起沛入秦1>,憑謀仗計。紀勳2>書爵3>,河盟山誓。蕭曹輕重,絳灌權勢。咸就封國,或萌罪戾。仁賢者祀,昏虐者替。永監前脩,良慚固蔕。 〔注解〕 (1) 起沛入秦:指漢高祖劉邦從沛縣起義反秦,入關中,降秦王嬰。 (2) 勳:功績、功勞。勳,同「勛」。 (3) 爵:官位。
獨當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趙。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注解〕 (1) 漢王: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故時人稱之為沛公。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苛法,與父老約法三章。項羽封劉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2) 踞鞍:倚著馬鞍。踞,音ㄐㄩˋ,倚、靠。 (3) 良:張良(?∼西元前186),字子房。漢初名臣。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復仇,乃使人椎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劃定天下,...
冰消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陵:欺侮、侵犯。通「凌」。 (5) 太尉:掌管軍事之官,此指周亞夫(西元前?∼前143),西漢沛縣人。武侯周勃之子,封條侯。文帝時為將軍,治軍有名。景帝時討平七國之亂,官拜丞相,後坐事入廷尉,不食五日,嘔血而死。 (6) 七國:漢景帝時叛亂的七個諸侯國,有吳王濞、楚王戊、膠西王卬、趙王遂、濟南王辟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等。 (7) 泮:冰解凍。泮,音ㄆㄢˋ。
老成持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七三.韋賢傳》。 (2) 吳:指吳王劉濞(西元前215∼154),西漢沛縣人,高祖兄劉仲之子,漢立後封吳王。景帝為太子時誤殺其子,遂有怨懟,稱疾不朝。後景帝立,採晁錯之議削藩,劉濞遂與楚、趙等諸侯國反,後為周亞夫平定,敗走東越,為東越人所殺。 (3) 楚:指楚王劉戊(?∼西元前154),西漢沛縣人,楚夷王劉郢子。景帝初,與吳王劉濞謀反,起兵攻梁。後為周亞夫平定,兵敗自殺。 (4) 孝王:梁孝王劉武(?∼西元前139),文帝第四子,景帝同母弟,封代王,後徙為淮陽王、梁王。竇太后愛之,賞賜不勝道,富可敵國。景帝廢栗太子,竇太后欲以孝王為嗣,袁盎等臣反之。孝王心有怨...
劉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在位十二年。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故時人稱之為「沛公」。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苛法,與父老約法三章。項羽封劉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廟號高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