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生不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認為一切現象,只是因緣條件的組合,沒有現象的本體,人們察覺到的現象,只是個幻相。因此現象既沒有真實的存在過,當然也無所謂滅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南朝齊.王巾〈頭陀寺碑文〉:「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滅者哉。」
泡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現象變化不定,毫無實體。《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穢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經中稱凡夫所住的煩惱世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七三:「梵天當知,於此穢土護持正法,須臾之間,勝淨土中若經一劫或一劫餘所獲功德。」
慧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指能照見一切現象皆空的眼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如來有慧眼否?如是也善!如來有慧眼。」
小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書名。佛教典籍。《小品般若波羅蜜經》的略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讀小品,下二百籤,皆是精微,世之幽滯。」
空即是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空,即空性。指沒有實體的特性。色,指物質現象。空即是色指現象是空性的顯現。就像藍天是虛空的顯現,但若飛上藍天想找出虛空的原貌,則什麼也沒看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行三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的一種修行境界。修行者先是專心唸一佛名,然後是生起諸佛的心境,進而知道離心無佛,將心繫緣法界,安住在一切平等,沒有障礙,沒有形相的襌定境界。《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禪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靜慮或思惟修。梵語dhyāna的音譯。指修行者高度集中精神,緣一對象或主題作思惟而達到定,這個過程稱為「禪那」。禪那按修習層次共分成四種,稱為「四禪」或「四靜慮」。在中國,禪那通常和定沒什麼區別,合為「禪定」一詞。《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三:「須菩提言:『般若波羅蜜是法無所有,不可得;禪那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密、檀那波羅蜜是法無所有,不可得。』」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下.滇遊日記三》:「師獨留正殿,無具無龕,澈夜禪那不休。」
六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家指凡夫的六種情欲。《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九:「六欲者:一者色欲;二形貌欲;三威儀恣態欲;四言語音聲欲;五細滑欲;六人相欲。此六欲能生六種著。」
無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修行者證得空性時,心中沒有自己證得什麼的心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