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011 ms
共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彊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強弩之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載:在中國漢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時時侵擾邊境,一直是朝廷最為擔憂的強大外患。西漢武帝時,匈奴派人到漢朝來議和,朝中大臣王恢因為曾多次在邊境為官,深知匈奴的反覆無常,所以反對議和。主張用兵。而當時朝中另一大臣韓安國卻贊成議和,他認為漢朝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
|
突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北方阿爾泰山一帶的邊疆游牧民族。隋、唐之際,與鐵勒種族組成的帝國,占有漠北之地。曾分裂為東、西兩部,先後為唐所統一,而一部分南遷的突厥建立了後突厥,後亦為回紇所滅。其殘餘的部分轉徙西方,進入小亞細亞改信奉回教,成為今日土耳其民族的祖先。
|
匈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秦漢時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由古文獻可推出夏朝時稱為「獯鬻」,周朝時稱為「獫狁」、「玁狁」。戰國時,分布於秦、趙、燕以北的地區。秦朝時,為大將軍蒙恬所敗而北徙。楚漢之際,統治大漠南北。東漢時,分為南、北二匈奴,後來北匈奴陸續西遷,進入中亞、歐洲之地。南北朝後,「匈奴」之名不復見於中國史籍。也稱為「葷粥」、「葷允」、「獯戎」。
|
貉一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敞之子。宣帝時,因功受封為平通侯。後為怨家所告,被處以腰斬之刑。
(4)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5) 單于:音ㄔㄢˊ ㄩˊ,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
(6) 見殺:被殺。
(7) 不肖:不賢,沒有才能。
(8) 大臣為畫善計不用: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畫,設計、籌謀。
(9) 身無處所:無容身之處,意指死亡。
(10) 令:假使。
(11) 至今:延續到今。
(12) 當世:指漢宣帝。
|
獸心人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人面獸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人面獸心」本來是用來形容匈奴文化未開,不懂禮儀。匈奴是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漢時為了匈奴這個外患,國力造成不少隕失,在《漢書.匈奴傳》中,班固寫出對匈奴的鄙視:「夷狄之人貪而好利,被髮左衽,人面獸心。」他認為匈奴是沒有開化的民族,不懂禮儀。表面上看起來像是人,內心卻如野獸一般。後來「人面獸心」被用來形容人凶狠殘暴,如野獸一般。如《官場現形記》第一六回:「你當他做了官,就換了人;其實這裡頭的人,人面獸心的多得很哩!」
|
強弩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強弩之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載:在中國漢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時時侵擾邊境,一直是朝廷最為擔憂的強大外患。西漢武帝時,匈奴派人到漢朝來議和,朝中大臣王恢因為曾多次在邊境為官,深知匈奴的反覆無常,所以反對議和。主張用兵。而當時朝中另一大臣韓安國卻贊成議和,他認為漢朝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
|
毳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文選.李陵.答蘇武書》:「韋韝毳幕,以禦風雨。」唐.王維〈兵部起請露布文〉:「氈裘之長,思嚮風以無階;毳幕之人,惟塗地而可獲。」也稱為「毳帳」。
|
一邱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敞之子。宣帝時,因功受封為平通侯。後為怨家所告,被處以腰斬之刑。
(4)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5) 單于:音ㄔㄢˊ ㄩˊ,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
(6) 見殺:被殺。
(7) 不肖:不賢,沒有才能。
(8) 大臣為畫善計不用: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畫,設計、籌謀。
(9) 身無處所:無容身之處,意指死亡。
(10) 令:假使。
(11) 至今:延續到今。
(12) 當世:指漢宣帝。
|
氈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亞游牧民族用以居住的帳篷。以木條支撐,上覆獸皮、手織品等,頂部中央有圓形天窗,易於拆裝。也稱為「蒙古包」。
|
化險為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化險為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吐蕃本是中國西部古老游牧民族羌人的一支,早就和中原的漢人有往來,唐朝時的接觸亦頗為頻繁,太宗貞觀年間,更與唐宗室通婚和親。安史之亂後,唐的國際地位出現了變化,西南防務無暇顧及,自此邊疆民族常乘機侵擾邊境。代宗廣德元年,吐蕃一度攻入長安,使代宗東逃至陝州,後在郭子儀的領兵抗禦下,吐蕃雖然退兵,卻仍時常威脅京畿重地及隴右、劍南諸地。大曆十二年,吐蕃又來犯,朝廷派崔寧應戰,告捷,據史書載:「破吐蕃十萬,斬首八千,生擒九百人。」 韓雲卿〈平蠻頌〉一文即記此事。文中贊頌唐王朝對戰敗部族的處置極為妥當,使為惡者受到應有的懲處,自新者得到適合的嘉勉,「變氛沴為陽煦...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