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5.62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皮影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影戲在臺語稱作「皮猴戲」,是一種將羊、驢、牛皮刻成的人物,以木竹筷黏接操縱,搭配燈光投影和音樂伴奏演出的民俗技藝。目錄1 起源2 製作與演出3 發展現況4 參考書目 起源皮影戲的起源,有埃及與印度兩種說法。主張埃及起源者由於皮影戲偶的臉部皆為側臉、眼睛卻是正眼,與埃及壁畫造型相似,因此認為皮影戲最早出現於埃及,後來傳至由中東、印度而漸漸普及到世界各地。另一說則透過田野調查,主張皮影戲最早起源於中東,大約在兩千年前傳入印度,一千年後隨著印度教的傳播又影響緬甸、爪哇與印尼等地,直到現在仍每天搬演印度教的史詩神話故事。在印度...
吹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誇口說大話。如:「他好會吹牛。」也稱為「吹牛皮」。
壘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壘球運動所使用的球。內由絲或其他纖維纏成硬團,外裹以軟皮。[例]壘球的外層是用馬皮或牛皮做成的。
三絕韋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1)中式大鼓,木製鼓框,中部略寬,成桶型。兩面蒙牛皮或羊皮,鼓面直徑約一百公分,兩面皆可擊打。演奏時,懸在木製的三腳架上,用於戲曲、歌舞或獨奏。(2)西式大鼓,構造和小鼓一樣,體積較大,無響弦裝置,直徑約四十公分。鼓槌以氈毛、毛片、布或皮革包紮而成。演奏時,掛在胸前,或放於鼓架上。原只用於軍樂中,後來才用於管弦樂上。
彈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利用彈力發射彈丸的弓。《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身穿箭衣,腰插彈弓一張,腳下黃牛皮靴。」
易韋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雞屎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茜草科雞屎藤屬,多年生蔓性草本。莖無毛或近於無毛,分枝多;葉對生,卵形或披針形。聚繖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冠長鐘形,外側淺紫色,喉部深紫紅色。果球形。葉片揉碎之後,有一股特別的臭味,故臺灣民間通稱為「雞屎藤」。全草入藥,祛痰、驅風。俗稱為「牛皮凍」、「雞香藤」、「五德藤」。
牛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昆蟲綱雙翅目牛蠅科。有單眼三個,複眼一對,體有黑毛。雌者產卵於牛皮上,幼蟲寄生牛體內,成蟲後則破皮鑽出,使牛長不大。
短兵接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產的戈。吳,為周代諸侯國,故址在今江蘇省無錫縣,所生產的戈、戟極為優良。 (2) 被犀甲:披著犀牛皮製成的甲冑。被,音ㄆ|,通「披」,加衣於身而不束帶。 (3) 車錯轂:車輪互相擦碰,指與敵軍交接。轂,音ㄍㄨˇ,車輪中心的圓木。 (4) 短兵接:短兵,短小的兵器,指刀、劍。接,交接,謂近身搏鬥。 (5) 旌:音ㄐ|ㄥ,軍旗。 (6) 矢:箭。 (7) 士:士兵。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