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12.4401 ms
共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堂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打擊樂器。是指中國傳統樂器中的大堂鼓(大鼓)、小堂鼓(小鼓),是使用最頻繁的打擊樂器,其地位與日本太鼓、韓國太極鼓相當。以木為框,形圓鼓腹,兩面蒙牛皮。演奏時置於木架上,以鼓槌敲擊。常用於戲曲樂隊和一般民間節慶、廟會樂曲的演奏。鼓身外觀顏色多為紅色,少數是黑色、木材色。古代更被使用在宮廷宴會、升堂、報晨昏、戰爭。
|
皮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皮革製成的高筒鞋子。《醒世恆言.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郞神》:「這皮靴又不會說話,卻限我三日之内,要捉這個穿皮靴在楊府中做不是的人來。」《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又有同伴的一個人,五尺以上身材,六十外歲年紀,花白鬍鬚,頭戴一頂氈笠子,身穿箭衣,腰插彈弓一張,腳下黃牛皮靴。」
|
韋編屢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
蒙古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蒙古人逐水草而居時,所住的拆建兩便的半圓形帳幕。高、深各約丈餘,周圍用檉柳做架柱,外用牛皮或厚氈包覆,門低而闊,垂以厚簾,頂圓呈穹廬狀,攜帶極為方便。也稱為「氈包」。
|
大張其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大吹牛皮、大言不慚
|
韋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韋編三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
犀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犀牛皮製成的甲冑。《楚辭.屈原.九歌.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唐.杜牧〈郡齋獨酌〉詩:「犀甲吳兵鬥弓弩,蛇矛燕戟馳鋒鋩。」
|
蒙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戰船。用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左右前後有弩窗矛穴,敵不得進。《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後黃祖在蒙衝船上,大會賓客。」也稱為「艨艟」、「艨衝」。
|
長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1)傜族的打擊樂器。鼓身木製,腰細而實,兩端鼓腔蒙皮。全身塗漆,並有彩繪花紋。演奏時,斜挎胸腰,邊用手擊奏邊跳舞。(2)朝鮮族的打擊樂器。源於古代的細腰鼓。鼓身木製,長約七十公分,鼓腰細而中實,兩端為粗而中空的鼓腔。用鐵圈蒙牛皮做鼓面,繫皮條或繩索,可以調整鼓的音調。演奏時,擊帶掛於胸前或置於木架上,右手執細長竹製鼓杖敲擊,左手大指按鼓框邊,其餘四指伸直拍擊。技法豐富,節奏繁複,多用於長鼓舞、農樂舞及器樂合奏。
|
紙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紙製的袋子。如:「牛皮紙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