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55.53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謾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肆意亂罵。《福惠全書.卷一二.邢名部.看語附》:「可習率人攜牛具徑田,曾戳死其一豬,東振目謾罵,發其陰私。」也作「漫罵」、「嫚罵」。
咬牙切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切齒」的「切」,音ㄑㄧㄝˋ,是「密合」、「咬緊」的意思,所以與「咬牙」同義,因而組合成「咬牙切齒」。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非常痛恨的樣子。較早的文獻只用「切齒」,《韓非子.守道》談論保全國家的方法。韓非子認為,如果國家能夠將法度確實建立,厚賞嚴刑,讓人民有所依循,那麼「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而無目切齒傾取之患。」意思是說將法度建立好,君主就能在宮殿享受豪華的生活,沒有人會瞪著眼睛,咬緊牙齒,憤恨地想要傾覆他了。後來「切齒」之上,另增同意的「咬牙」二字,成為「咬牙切齒」的成語,廣為後人所用,用以表示非常悲痛憤恨。
狼狽不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三六.蜀書.關張馬黃趙傳.馬超》超既統眾,遂與韓遂合從,及楊秋、李堪、成宜等相結,進軍至潼關。曹公與遂、超單馬會語,超負其多力,陰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將許褚目盻之,超乃不敢動。曹公用賈詡謀,離間超、遂,更相猜疑,軍以大敗。超走保諸戎,曹公追至安定,會北方有事,引軍東還。楊阜說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軍還,不嚴為其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超果率諸戎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殺涼州刺史韋康,據冀城,有其眾。超自稱征西將軍,領并州牧,督涼州軍事。康故吏民楊阜、姜敘、梁寬、趙衢等,合謀擊超。阜、敘起於鹵城,超1>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目張膽注音︰ㄔㄣ ㄇㄨˋ ㄓㄤ ㄉㄢˇ漢語拼音︰chēn mù zhāng dǎn釋義︰猶「明目張膽」。見「明目張膽」條。 01.《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將軍(陳涉)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源) 參考詞語︰張膽明目注音︰ㄓㄤ ㄉㄢˇ ㄇ|ㄥˊ ㄇㄨˋ漢語拼音︰zhāng dǎn míng mù釋義︰猶「明目張膽」。見「明目張膽」條。 01.宋.徐鹿卿〈水調歌頭.廊廟補天手〉詞:「廊廟補天手,夷夏想威名。上前張膽明目,傾倒漢公卿。」
笑裡藏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七.白居易.新樂府.天可度》:「君不見李義府之輩笑欣欣,笑中有刀潛殺人!陰陽神變皆可測,不測人間笑是。」 參考詞語︰笑裡刀注音︰ㄒ|ㄠˋ ㄌ|ˇ ㄉㄠ漢語拼音︰xiào lǐ dāo釋義︰笑裡所藏的刀。見「笑裡藏刀」條。 01.唐.白居易〈不如來飲酒〉詩七首之七:「且滅嗔中火,休磨笑裡刀。不如來飲酒,穩臥醉陶陶。」
目眥盡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眶裂開。形容怒目而視。《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噲遂入,披帷西嚮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涅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為梵語nirvāṇa的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指滅一切貪、、痴的境界。因為所有的煩惱都已滅絕,所以永不再輪迴生死。涅槃並非死時才能證得,肉身尚在者稱有餘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稱無餘依涅槃。一般也用來尊稱出家人去世。唐.李華〈荊州南泉大雲寺故蘭若和尚碑〉:「報年之限,涅槃之時,同於如來。」也作「寂滅」、「圓寂」。
辟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退避。《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宋.文天祥〈正氣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寂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斷除貪欲、恨、愚痴和一切煩惱,不再輪迴生死的境界。《維摩詰所說經.卷下》:「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滅。」《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佛以寂滅為事,以有身為幻。」也作「涅槃」、「圓寂」。
窺豹一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管中窺豹」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1>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蒲2>。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3>。」門生輩輕其小兒,迺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子敬目4>曰:「遠慚荀奉倩5>,近愧劉真長6>!」遂拂衣而去。 〔注解〕 (1) 王子敬:王獻之(西元344∼388),字子敬,王羲之子。東晉書法家,會稽人。官至中書令,個性高邁不羈,風流冠時。工書法,世稱二王,卒諡憲。 (2) 樗蒲:一種古代賭博的遊戲。投擲有顏色的五顆木子,以顏色決勝負,類似今日的擲骰子。樗,音ㄕㄨ。 (3) 南風不競:《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