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1.08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咬牙恨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咬牙切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切齒」的「切」,音ㄑㄧㄝˋ,是「密合」、「咬緊」的意思,所以與「咬牙」同義,因而組合成「咬牙切齒」。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非常痛恨的樣子。較早的文獻只用「切齒」,《韓非子.守道》談論保全國家的方法。韓非子認為,如果國家能夠將法度確實建立,厚賞嚴刑,讓人民有所依循,那麼「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而無目切齒傾取之患。」意思是說將法度建立好,君主就能在宮殿享受豪華的生活,沒有人會瞪著眼睛,咬緊牙齒,憤恨地想要傾覆他了。後來「切齒」之上,另增同意的「咬牙」二字,成為「咬牙切齒」的成語,廣為後人所用,用以表示非常悲痛憤恨。
正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修行方法,為八正道的第四支。指正確的行為。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雜阿含經》卷二八:「又問阿難:『有道有道,能斷貪欲、恚、愚痴耶?』阿難答言:『有,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怒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橫眉、目、眥目
攸向靡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期山東為三處5>。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6>,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東觀漢記.卷八.賈復列傳》。 (2) 騎:音ㄐ|ˋ,乘馬作戰的士卒。 (3) 四嚮:即四向,朝四方衝鋒。 (4) 項王: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
決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決一死戰。《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飛據水斷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
狂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瘋狂的人。《後漢書.卷二九.郅惲傳》:「使黃門近臣脅惲,令自告狂病恍忽,不覺所言。惲乃目詈曰:『所陳皆天文聖意,非狂人所能造。』」
目空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矧肯求?西望太白橫峨岷,眼高四海空無人。大兒汾陽中令君,小兒天臺坐忘真。生年不知高將軍,手汙吾足乃敢,作詩一笑君應聞。
作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臉色。指神態嚴肅或發怒。《禮記.哀公問》:「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史記.卷六九.蘇秦傳》:「韓王勃然作色,攘臂目,按劍仰天太息。」
羽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聲之一,其聲悲壯。《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復為羽聲忼慨,士皆目,髮盡上指冠。」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三折:「試為羽聲慷慨,荊卿弗辭這盃酒者。」
決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漢王使人閒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閒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 〔注解〕 (1) 匈匈:動亂不安。 (2) 徒:僅、只。下「徒苦」則為白白使之受苦之意。 (3) 漢王:指劉邦。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亦起於沛縣,時人稱為「沛公」。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苛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