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電腦輸出縮影目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縮影(Microform)一詞 ,美國國家縮影學會(National Micrographic Association)解釋為「一種含有縮小影像的形式,常以膠片方式呈現。」薛弗笛氏(William Saffady)定義為「是縮影式影像的通稱,泛指一切在資訊通訊或儲存媒體中所含因太小而非藉放大設備無法閱讀的影像。包括透明及非透明性,經由原始文件(如期刊合訂本,技術報告等)或藉電腦輸出縮影紀錄器攝製而成之全文或圖形資訊者。」縮影媒體有多種產品,如縮影單片、縮影捲片、超微單片、不透明縮影片等。1950年代出現一種新的縮影方法--電腦輸出縮影(Computer Output Microfilm,簡...
縮影紙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縮影紙帶是一種不透明縮影資料。是將縮影的影像逐幅印製在特製的紙帶上,紙帶上塗有背膠,可以依需求剪下,分類黏貼於普通的卡片上,一般通用的3吋×5吋卡片可容40幅縮影紙帶的畫面。
  一般的縮影資料均是以可透光的軟片記錄與呈現,不透明縮影資料則相對的,是以非透明的材質為底。最常見的不透明縮影資料有縮影印刷片(Microprint)與縮影卡片(Microcard)2種,前者為6吋×9吋的卡片,係以高精密的網版印刷方式印製於卡紙上而成,縮率(Reduction Ratio)約為17倍。相較於縮影印刷片,縮影卡片為3吋×5吋尺寸的小張卡片,尺寸較小,厚度較厚,製作方法亦不同,係以攝影方式沖...
縮影媒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縮影媒體為縮影影像儲存媒體之通稱,多以軟片為材料。
  1839年英國科學家John Benjamin Dancer將20吋的文件影像縮小為1/8吋,以100倍顯微鏡閱讀,是縮影技術史上最早的紀錄。1920年法國人Rene Dagron取得專利,普法戰爭期間縮影媒體被用於傳遞情報,1930年代美國銀行員George McCarthy使用於作廢支票的建檔,柯達公司35mm捲片拍攝機亦正式上市,超市用以提供帳單供客戶確認,John Langan以孔卡典藏其工程圖,圖書館界用以處理孤本與報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使用16mm輪轉式拍攝機為海外軍人傳遞家書。
1950年代起...
電腦輔助檢索縮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腦輔助檢索縮影是一種檢索方法,將所需調閱的縮影資料,利用電腦的輔助,查檢出索引資料,以確定微縮資料庫中某一影像的位置。而根據美國資訊及影像管理學會(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and Image Management)所出版的微縮詞彙[Glossary of Micrographics]的定義,電腦輔助檢索是「透過電腦終端機的指令去分辨與尋找微縮影像的一種能力」。換言之,電腦輔助檢索乃是利用電腦的大量儲存與快速檢索的能力,來配合微縮原件檢索的一種方法。
  最早的CAR系統可追溯至1960年代中期,而直到1970年代後期及1980年代初期,以CAR作...
不透明縮影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的縮影資料均是以可透光的軟片記錄與呈現,不透明縮影資料則相對的是以非透明的材質為底 。最常見的不透明縮影資料有縮影印刷片(Microprint)與縮影卡片(Microcard)2種,前者是152mm × 229mm (6"" × 9"")尺寸的紙張,以高精密的網版印刷方式製成,縮率約為17倍。後者則為76mm × 127mm(3"" × 5"")尺寸的較小張卡片,以攝影方式沖印而成,縮率由17倍至23倍都有。
  縮影印刷片的內容以報紙、期刊、及絕版書為主。縮影卡片之內容則較廣泛,又分為單面印製與雙面印製兩種,除頂端以普通字體印出的文件目錄資料,單面可容70幅畫面。
電腦輸出縮影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腦輸出縮影系統是指縮影媒體直接以電腦輸出製作,無論是線上或離線均屬之。
  電腦輸出縮影系統最主要的用途在於取代須大量列印報表紙分發的列表機,除縮影媒體的一般特性外,其相對於報表紙的效益包括:列表速度每分鐘高達20,000行,減輕主機記憶體容量、分攤線上檢索時間、節省郵遞分發費用。
  COM其作業流程主要是將經由電腦整理妥之資料,依縮影媒體之拍攝模式循序以陰極射線或雷射光束投射於軟片上而與縮影系統結合。國內現行發展之中文電腦輸出縮影系統多在陰極射線或雷射光束投射資料於軟片時,將幻燈片內的表格同步曝光套版於軟片上。
縮影發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縮影發行是指以縮影媒體材料發行的出版品,包括醋酸鹽、多元酯軟片及紙本縮影印片與微卡。
  縮影媒體主要應用於檔案界與圖書館界,據耗材市場用量分析,前者約為後者的5倍;縮影發行對圖書館界而言最重要的理由是為節省典藏空間,如報紙、政府出版品、過期期刊等,次為替代需求量少的紙本,如博碩士論文、珍善本、研究報告等特藏資料。
  近10年來光碟、影碟上市後,國際紙漿繼續減產,電腦業備受打擊,唯縮影耗材的產量仍然穩定地成長,全球300餘家縮影發行者,其居於領導地位者,如:ERIC、UMI、NTIS等仍執著於其傳統模式。國內縮影發行成例以國科會研究報告微片檔較具代表性,該檔已逾30,...
縮影類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縮影類型可細分為軟片類型、影像類型與包裝類型3種。
  軟片類型指軟片製造商出廠規格,常見的寬度為16mm、35mm、105mm,長度多為100呎,厚度以5或7mil為主,材料則有銀鹽片、重氮片、氣泡片或乾銀片。
  影像類型指編整人員依據原件性質設計影像拍攝於軟片上的最佳幅址,計有單幅式、雙面式、半邊式、同步式等多種拍攝模式,拍攝方向則有橫排列式與直排列式兩種,影像或為負像或為正像。
  包裝類型指縮影媒體發行者提供給使用者的應用型態,計有捲片(盤式、匣式、卡式)、單片、孔卡、夾檔、超微、微卡、彩色等多種。
攝影機縮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攝影機縮影片,是直接由縮影攝影機拍攝完成的縮影片,為了有別於複製完成的縮影片,也稱為第一代縮影片(First Generation Microfilm),又可稱為縮影母片(Master Film)。縮影片拍攝顯像後,並完成內容鑑定及品質檢驗合格,即予以複製,一般使用或分發都以複製片為準,攝影機縮影片多予以妥善保存,供日後再複製時使用。由於縮影是利用光學攝影方式複製原始文件,除了人為刻意作偽,在作業過程中,不致引進錯誤,因之先天上具有代表原始文件的特性。攝影機縮影片,在完整的作業程序下完成後,予以隔離儲存,供作日後認證的依據。
縮影片密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縮影片密度指軟片上曝光量與透光量的對數值,如曝光量為100,透光量為10,其密度值即為1.0。密度包括背景密度與片基密度,背景密度乃指已曝光而文數圖像空白之區域,第一代銀鹽縮攝母片的背景密度理想值為1.1±0.2,片基密度指未曝光部分,經曝光、顯影、定影、水洗、烘乾之制式處理後,其翳霧片基密度值理論上不得逾0.06。
  縮影品質管制包括光學檢驗之解像率、背景密度、片基密度,化學檢驗之定影液殘留量、目視檢驗之簽證紀錄、頁碼編序、外形瑕疵,共計7項,密度因關係複製與影印的再生性而為重點檢驗標的。
  密度之檢驗以密度計為之,密度計之結構是將光束透過微孔投射於軟片的檢驗目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