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善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好的行為或慈善捐助救濟的行為。如:「先生造橋鋪路的善行義舉,大家至今仍傳誦不已。」
永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畢生、終生。[例]他的義舉令受助者永生難忘。
程序正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要經教評會通過,並報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同意等程序。解聘教師如經過這樣的程序,就具程序正義。 程序正義舉隅綜合教師法、教師法細則、高等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之規定,解聘教師需遵循下列程序與規定。解聘教師如符合以下規定,才合乎法定的程序正義。1. 須經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決議。2. 教評會置委員人數需在五至十九人之間。3. 教評會得當然委員必須包括校長、家長會代表、教師會代表各一人。4. 教評會選舉委員必須由全體教師推舉之。5. 教評會委員中未兼行政或董事之教師,必須不得少於委員總而之二分之一。但教師之員額少於委...
簡大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索糧餉彈藥的報告資料。由於簡大獅之死以悲劇性的結局落幕,因此引發人們的憐惜, 認為其抗日行為應屬「義舉」,於是在他的土匪面貌外再安上一個「民族英雄」的面具。然而根據文獻所載,簡在清代臺灣已是一個據地為王的豪強土霸,在清抗清,在日抗日,「反政府」是其一貫作為。鄉民從自身受迫體驗出發,因為觀察視角不同,而有正反評價重疊交織於簡大獅身上。(註4)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107。註2. 臺灣歷史辭典 - 十八畫 - 簡大獅 http://nrch.cca.gov.tw/cc...
登民衽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揭竿為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為旗」,出自西漢文學家兼政論家賈誼的〈過秦論〉。文中指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暴政,以致陳涉(名勝,字涉)能以一介貧賤之士,率領數百個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樹枝為兵器,高舉竹竿作為號召群眾的旗幟,使得天下人群起響應,終於遭到滅亡的命運。後來「揭竿而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起義舉事。在《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也引用了這一段文字。
達己達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人懷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己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謝、表達謝意。[例]全體鄉民對他這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舉稱謝不已。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