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28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聲有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人擁有美好的名聲和榮顯的地位。聲,謂聲調鏗鏘,借指人美好的聲譽。色,謂容色茂美,借指人榮顯的地位。語出宋.汪藻〈翠微堂記〉。後用「有聲有色」形容用言語、文章表達意見或描述事物,音容或辭采茂美,淋漓盡致,生動感人。也用以比喻事物的豐富多采。 △「有聲有情」
聲淚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反叛作亂,殘殺忠良,意圖不軌,想要奪取政權,日後將會為家族帶來禍害。」一邊說著,一邊隨著慷慨的聲調而流下了眼淚,情緒激昂。王敦看了這樣的場面,更加生氣,本想把王彬殺了。當時王敦的另一位堂弟王導也在場,一直試圖從中調解,以平息雙方的怒氣,但王彬仍然無所畏懼,神色自若,最後王敦因為念在家族的情分上,還是放過了王彬。「聲淚俱下」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極度悲慟、激動。
韻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語字音中,除去聲母、聲調後所剩的部分,可分成韻頭(介音)、韻腹和韻尾三部分。如歡(huan),u為介音,a為韻腹,n為韻尾,凡韻母必有韻腹,至於介音、韻尾則可有可無。如攀(pan),無介音,脫(tuo)則無韻尾。或單稱為「韻」。
輕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語音變調之一,輕讀而沒有陰陽上去聲調的分別。如口語中的、了、麼、呢等字,以及複合詞琵琶的琶,葡萄的萄等都是。也稱為「輕音」。
平心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朱庭珍《筱園詩話.卷二》:「學者宜沈潛反覆,息心靜氣,探討於神味意境之間,以求換骨,不可以字句聲調,襲其面目也。」 參考詞語︰靜氣平心注音︰ㄐ|ㄥˋ ㄑ|ˋ ㄆ|ㄥˊ ㄒ|ㄣ漢語拼音︰jìng qì píng xīn釋義︰猶「平心靜氣」。見「平心靜氣」條。 01.清.葉矯然《龍性堂詩話續集》:「當北地、濟南風靡之會,而靜氣平心,不爭名,不徇好,能以古人為歸,如二子者,可謂不欺其志也已。」
入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漢語調類。聲調短促而急。現國音中已無入聲,入聲字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之中。如:「屋」、「竹」、「谷」、「玉」等字。
激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聲調激越高亢。《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二》:「長歌正激烈,心中愴以摧。」唐.李白〈擬古詩〉一二首之二:「弦聲何激烈,風捲遶飛梁。」
魔音傳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諷刺人的聲調尖銳或嘮叨不已。如:「這小孩在飛機上哭鬧了好一陣子,同機旅客歷經了一場魔音傳腦的震撼之旅。」
四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音的四種聲調。古時分平、上、去、入四聲,如天、子、聖、哲即是;今國音分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如三、民、主、義即是。
變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調的變化。在國語主要分為類變和字變二種。類變指某一調類在一定語音條件下所發生的調值變化。譬如兩個上聲相逢,則前者讀成陽平,如「選舉」、「粉筆」、「小鳥」等。字變指一、七、八、不四字在陽平、陰平和上聲前讀成去聲,而在去聲前,則讀為陽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