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61.15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注音符號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法」,看到注音符號後,直接讀出字音,再用反拼法複習。練習時注意發音的部位、口腔的開合、脣形的圓展、聲調的高低。(註二) 參考資料(註一) 鄭美珠編:《國語文教學理論與應用》,台北:紅葉文化,2008年6月初版。頁27-39。(註二) 中華民國100年4月26日臺國(二)字第1000068059B號令修正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及重大議題。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注音符號教學英文關鍵字:the Teaching of Chinese phonetic symbol
咬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時的字音、聲調。如:「她咬字清晰,聽起來十分悅耳。」清.徐珂《清稗類鈔.戲劇類.觀劇有南北兩派之別》:「北派之譽優也,必曰唱工佳,咬字真,而於貌之美惡,初未介意。」
平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勢缺少變化而顯得緩和。[例]地勢平緩、聲調平緩
特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話來就會變成以下的例子。例如:「蘋果」發成「ㄆ一ㄥˊ ㄉㄨㄛˇ」,用「ㄉ」取代「ㄍ」的音,或是四聲聲調使用錯誤,例如:「小狗」說成「笑狗」。另外,口齒不清,俗稱「臭乳呆」也是一例。「聲音異常」,指的是小朋友發不出聲或是發出的聲音怪怪的,不好聽。例如:聲音很粗、沙啞、失聲、聲音使用過度或是不足、尖銳聲、聲音中斷、在一定距離之內,聲音太大聲或是太微弱。共鳴異常,如鼻音過重或是鼻音不足,而造成鼻音過多或鼻音不足等現象。「語暢異常」,就是小朋友口齒不清,一般俗稱「口吃」,說話的特徵如下: 重複某一個字「我……………喜歡玩電動」...
南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元、明、清時,流行於南方的樂曲。相對於北曲而言。有抒情寫景的散曲與鋪演故事的劇曲二種。南曲源於唐宋大曲、宋詞及南方小曲,採用五聲音階,聲調婉轉柔緩,伴奏以管樂器為主。宋元南戲及明清傳奇均以南曲為主。
格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統法中指法律條令。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五.孝行》:「復讎禮所許,殺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義不顧命。國家設法,焉得容此。殺人成復讎之志,赦之虧格律之道。」《舊五代史.卷三七.唐書.明宗本紀三》:「自兵興以來,法制不一,諸道州縣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請以舊制曉諭,改而正之。」
2.詩、詞、曲、賦的平仄、音韻、字數、句數等形式和規律。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至於貫穿古今,覶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宋.許顗《彥周詩話》:「有五句成篇者,盡古今詩之格律,足以資詳博,不可不知也。」
3.個人生活行為在主觀上所遵循法度和規則。唐.竇冀〈懷末上人草書歌〉:「狂僧揮翰狂且逸,獨任天機摧格律。」
高唱入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歌聲響亮,高入雲霄。語本《西京雜記》卷一:「高帝戚夫人善鼓瑟擊筑,……歌出塞、入塞、望歸之曲,侍婦數百皆習之,後宮齊首高唱,聲入雲霄。」後亦形容文辭、聲調激越高昂。清.譚嗣同〈致劉淞芙書〉:「拔起千仞,高唱入雲,瑕隙尚不易見。」
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七十五年一月由教育部所公告的譯音符號。是根據原有之「國語羅馬字」、「譯音符號」修訂而成。特點為用現今通行之四聲調號表示四聲。如yōu(ㄧㄡ)、yóu(ㄧㄡˊ)、yǒu(ㄧㄡˇ)、yòu(ㄧㄡˋ)。
一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國音聲調,四聲分類的第一類。相當於陰平的音韻。
氣盛言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者的道德修養境界高,則在發言、著述時,無論用詞長短或聲調高下,均能得宜。語本唐.韓愈〈答李翊書〉:「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皆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