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薪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採薪和汲水。指炊爨之事。《晉書.卷四一.劉寔傳》:「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營給。」南朝梁.蕭統〈陶淵明傳〉:「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也稱為「柴水」。
國立東勢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需要68年汽修科停招改設機工科,民國69年8月第五任校長梁祥裕先生就任。民國76年增招汽車修護科自給自足班。民國77年增招機械修護科延教班。民國78年增招電機修護科延教班,同年2月第六任校長蔡本全先生就任。民國79年增招電機科、機械科建教合作班.。民國80年增招傢具裝潢延教春季班、秋季班。民國81年汽車修護科自給自足班改招春季實用技能班,自給自足班改招建築製圖科秋季班。8...
國立土庫商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 月正式附設進修補習學校,仍限招收綜合商業科 1 班。民國 63 年 8 月附設進修補習學校增設自給自足班 1 班。民國 64 年 8 月辛業泉校長榮調,張文華先生接掌第 2 任校長。民國 69 年 8 月張文華校長提前退休,王梁甫先生接掌第 3 任校長。民國 72 年 8 月附設進修補習學校試辦招收以延長職業教育為主之國民教育班 1 班。民國 73 年 8 月附設進修補習學校與雲林縣莿桐鄉大將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招收員工進修班 1 班。民國 76 年 8 月因私校招生不足,附設進修補習學校停招國民教育班。另因大將...
集思廣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集思廣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厭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陳永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人教育體系與價值的建立,設置地方─中央不同的學校教育制度,推行科舉考試。 經濟貿易開墾所穫物產除了自給之外,也用於經營海外貿易,尤其是與英國東印度公司交易軍火與日用品更是補給與獲利的重要來源。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28。註2. 李筱峰、莊天賜,《快讀台灣歷史人物》(臺北縣:玉山社,2004),頁48~52。
去如黃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杳如黃鶴」。見「杳如黃鶴」條。01.《聊齋志異.卷三.宮夢弼》:「和貧不自給,典質漸空。日望宮至,以為經理,而宮滅跡匿影,去如黃鶴矣。」
國立新竹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班。85.02補校第二專長班招收電腦商業應用科一班。85.08實用技能班一年級納入編制。補校恢復招收自給自足班(會計事務科)二班。85.09與韓國議政府女子高等學校締結姊妹學校。86.08新建資訊大樓竣工啟用。87.06校園網路硬體設備工程完工。88.02拆除舊圖書館,原址重建圖書館大樓。89.02校名改為「國立新竹高級商業職業學校」。89.09新建圖書館大樓完工啟用。調整科班,增設應用外語科兩班。91.09附設空中商專改制為附設進修學院。92.08戴禮明調任本校校長。實用技能班高一改為日間上課。93.07本校與私立育達...
休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吉凶、福禍,美惡。《北史.卷三三.李孝伯傳》:「積善餘慶,積惡餘殃,豈非休咎耶?」明.宋濂《李疑傳》:「閭巷子弟執業造其家,得粟以自給。不足,則以六物推人休咎。」
養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扶養年老而不能自給的人。《西遊記》第四二回:「我兒,弄得你何處安身,教我倚靠何人養老!」
廣思集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集思廣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厭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