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7.85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來取水酒等物的勺子。傳統多以葫蘆或木頭製成。如:「酒瓢」、「湯瓢」。唐.元結〈石魚湖上醉歌〉:「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座以散愁。」
揚湯止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鍋中的沸水起,再倒回去,以止住沸騰。比喻暫時紓解危急的困境。《三國志.卷二一.魏書.劉廙傳》:「臣罪應傾宗,禍應覆族。遭乾坤之靈,值時來之運,揚湯止沸使不燋爛。」亦比喻治標而不治本,沒有根本解決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取。《說文解字.水部》:「浚,抒也。」清.段玉裁.注:「抒者,挹也,取諸水中也。」
投機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了一段故事:有一天,子貢由南方楚地北返晉地,經過漢陰。他看到有一位老丈正在菜園裡工作。老丈從井裡水,一甕一甕地灌溉著,花了很大力氣,但是功效有限。於是子貢跟老丈說:「有一種機器,一天可以灌溉百畦,用力少而功效大,您為什麼不用呢?」老丈問說:「你說的是什麼?」子貢說:「那是一種叫槔的器具,鑿木製成,後重前輕,取水像抽水,滾滾而來。」老丈一聽,先是有點生氣,然後笑著說:「我聽說,使用機械的人,必定要了解相關的事,人的心中一有了這些事,就會存有機心。一有機心,就難以純淨。心神一複雜,離道的境界就遠了。你以為我不知道槔這種器具嗎?我是覺得用這種機械來做事,實在羞恥!」子貢聽到老丈這麼說,覺得很慚...
殃及池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人,姓池名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果被燒死。但有一本《百家書》裡卻是記載:「宋國的城門失火,眾人池子裡的水救火,池水因而乾枯了,裡面的魚都露了出來,就被大家抓去吃。」也說明了池魚因城門失火而受到無辜牽連。
睹物思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故人所留下的物品,而引起對他的思念。《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二五出》:「媽媽萬福!(外)孩兒,見鞍思馬,睹物思人。」《紅樓夢》第四四回:「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裡的水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也作「睹物懷人」。
盡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儘量報答他人的好意。《紅樓夢》第四四回:「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裡的水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人取食物的器具,相當於現代的湯匙、勺子之類。《禮記.檀弓下》:「非刀匕是共,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清溪廟神》:「文韶亦答以銀碗、白琉璃匕各一枚。」
湯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食時用來湯的器具。也稱為「調羹」、「羹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取。《詩經.小雅.大東》:「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