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量力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衡量自己的能力做事。《舊五代史.卷七二.唐書.張承業傳》:「舉事量力而行,不可信于游譚也。」也作「量力而為」。
問思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證明應用4 四、價值判斷及選擇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一、引起動機及概念分析1.引起動機。2.列舉事實(或次要概念)。3.討論分類。4.確定名稱。 二、歸納統念1.整理資料。2.提出假說。 三、證明應用1.證驗假說。2.應用統念(通則)。 四、價值判斷及選擇問思教學法最重要的活動是歸納統念。所謂統念,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所組成的通則,它通常敘述此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間的相互關係,因此一個統念(通則)必須具備下列三個條件:1. 是以敘述性句型的方式來表示。2. 包含兩個以上的概念,及其彼此的關係。3. 是一個可被廣泛...
循表涉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聖,其法皆不同;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故曰: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
私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我內心。《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今舉事一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僕誠私心痛之。」《紅樓夢》第三四回:「那焙茗也要私心窺度,一半據實,竟認準是他說的。」
發語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中用於句首,揭舉事物的虛詞性助詞。文言中有「夫」、「維」、「蓋」等。「詞」文獻異文作「辭」。晉.郭璞〈爾雅序〉「夫爾雅者,所以通訓詁之指歸」句下邢昺.疏:「夫者,發語辭,亦指示語。」也稱為「發端詞」。
篝火狐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篝火,竹籠中置火;狐鳴,學狐狸叫聲。「篝火狐鳴」原指秦末陳勝欲舉事,故意篝火狐鳴,假託狐鬼之事,以發動群眾舉事。見《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後比喻謀劃起事或謠言惑眾。如:「夜半深山篝火狐鳴,往往使人疑神疑鬼。」
變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改。《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照依舊制,不敢變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釀成、造成。《漢書.卷五四.李廣傳》:「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糱其短,誠可痛也!」
發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開始動作。《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聞古五帝、三王發動舉事,必先決蓍龜。」
事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情的真相。《史記.卷四.周本紀》:「今王使卒之周,諸侯皆生心,後舉事且不信。不若令卒為周城,以匿事端。」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