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259 ms
共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猩紅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一種急性傳染病。病原為溶血性鏈球菌,可藉飛沫傳染。潛伏期約為三至七天。症狀為高燒、寒冷感、扁桃腺紅腫、舌根呈草莓狀、全身出現鮮紅小疹等。紅疹消失後會脫皮。嚴重者易併發腎炎或風溼熱。患者多為三歲到七歲的孩童。
|
舌面後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流受舌根最後部與軟顎的阻礙,所發出的聲音。如注音符號中的ㄍ、ㄎ、ㄏ。也稱為「舌根音」。
|
咬舌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口胡說、搬弄是非。《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我沒說嗎?我說話不會咬舌頭,這也是在親家你家,他們底下夥伴兒們沒個吊猴的。」也作「咬舌根」、「咬嘴」。
|
枉口拔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枉口,指胡言亂語;拔舌,源自佛教,謂人生前若說假話,搬弄是非,死後將入拔舌地獄受拔舌之苦。故用拔舌來譬喻說假話和搬弄是非。「枉口拔舌」為罵人肆意胡言,造謠生事的話。《金瓶梅》第二五回:「是那個嚼舌根的,沒空生有,枉口拔舌,調唆你來欺負老娘?」也作「提口拔舌」、「枉口嚼舌」。
|
卡波西氏肉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是第八型人類皰疹病毒(HHV8)引起內皮細胞或血管增生的惡性腫瘤。多發生於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或愛滋病患者。患者除了皮膚出現紫斑狀的隆起之外,還會侵襲內臟器官及其他組織。
|
十二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dvādaśāyatana的意譯。佛教將六種心識的內在基礎和對象共分成十二類。六種心識的內在基礎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謂之六根或六入或六處。認識對象有:色、聲、香、味、觸、法,謂之六塵或六境。處是生長門之意。因為一切心理活動都是由根和塵相結合而生,故稱為「十二處」。《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苦非蘊,十二處非真實。」
|
咬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搬弄是非。《四遊記.西遊記.第二四回》:「你這個咬嘴的人,把師父吩咐於你,你明日沒有師父還我,老孫實不容你。」也作「咬舌頭」、「咬舌根」。
|
貧骨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貧嘴的人。如:「儘在那兒嚼舌根,真是貧骨頭。」
|
舌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舌根部位。《晉書.卷八四.殷仲堪傳》:「每云三日不讀道德論,便覺舌本間強。」
|
咽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口腔深處,狀如橫裂之溝。上為軟口蓋,兩側為弓狀皺褶,下為舌根。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