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7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僵硬。《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一連喫了四五劑,口不歪了,只是舌根還有些強。」
注音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符號,稱為聲符。依發音部位分類:1.雙脣音:ㄅ、ㄆ、ㄇ2.脣齒音:ㄈ3.舌尖音:ㄉ、ㄊ、ㄋ、ㄌ4.舌根音:ㄍ、ㄎ、ㄏ5.舌面音:ㄐ、ㄑ、ㄒ6.舌尖後音:ㄓ、ㄔ、ㄕ、ㄖ7.舌尖前音:ㄗ、ㄘ、ㄙ 韻符韻母發音時,氣流從喉頭出來,使聲帶發出聲音,不受鼻腔共鳴阻礙,指受唇舌的調節而形成的音,叫做韻母。代表韻母的符號,稱為韻符。(註二)國音的韻符共有十六個加上一個空韻母。1.單韻母:ㄚ、ㄛ、ㄜ、ㄝ、ㄧ、ㄨ、ㄩ與空韻母。2.複韻母(由兩個單韻母合成的音):ㄞ、ㄟ、ㄠ、ㄡ。3.聲隨韻母(單韻母后附隨一個聲母):ㄢ、ㄣ、ㄤ、ㄥ。4.卷...
大難臨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災禍降臨身上。如:「學校已寄發退學通知單,我看你大難臨頭了。」
長舌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嘴多舌,挑撥是非的女人。含貶義。《石點頭.卷四.瞿鳳奴情愆死蓋》:「又見方氏怜牙俐齒,是個長舌婦人,恐怕真個弄出些事來,反為不美。」
十八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對於現象的分類,也就是現象的十八個範疇。認識的對象有六類,即色、聲、香、味、觸、法,謂之六塵。相對於對象的認識官能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謂之六根。認識作用也有六種,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謂之六識。共成十八類。《大智度論》卷三○:「於五眾、十八界、十二入、六種十二因緣等眾多法中,假名『眾生』。」
痛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厭惡至極、極端的憎惡。如:「好嚼舌根、搬弄是非的人,沒有人不痛惡的。」
挑三窩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搬弄口舌,挑撥是非。《紅樓夢》第七一回:「少有不得意,不是背地裡咬舌根,就是挑三窩四的。」也作「調三斡四」。
會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舌根後的一塊舌狀組織,由軟骨構成,被以黏膜。呼吸或說話時,會厭向上,使喉腔開放。咽東西時,會厭向下,蓋住氣管,使水或食物不至於進入氣管內。
嚼舌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說、搬弄是非。《金瓶梅》第七回:「你這嚼舌頭老淫婦!掙將錢來焦尾靶,怪不的恁無兒無女!」《紅樓夢》第六三回:「很會嚼舌頭的猴兒崽子!留下我們,給你爹作娘不成?」也作「嚼舌根」。
不得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稱心、不如意。《紅樓夢》第七一回:「少有不得意,不是背地裡咬舌根,就是挑三窩四的。」《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又說他自己也是不得意的人,有什麼事不肯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