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屢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次又一次。[例]父母、師長屢次苦口相勸,卻始終無法導正他偏差的觀念與行為。
頑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執守舊,不知變通。《北史.卷八一.儒林傳上.張偉傳》:「學通諸經,鄉里受業者,常數百人。儒謹汎納,雖有頑固,問至數十,偉告喻殷勤,曾無慍色。」《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兄弟自己捐廉,催他們紳士改辦學堂,那知他們頑固得很?起初決計不肯辦,後來經兄弟苦口勸導,把撫憲的意思再三開導,紳士這才答應了。」
悅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或聲音美好動聽,使人感到愉悅。《文選.枚乘.七發》:「練色娛目,流聲悅耳。」《舊唐書.卷七一.魏徵傳》:「杜悅耳之邪說,聽苦口之忠言。」
勸善規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人努力向善並改正過失。如:「老師苦口婆心地勸善規過,期望每個同學都成為有用的人。」
逆耳忠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孔子家語.卷四.六本》孔子曰:「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君無爭臣,父無爭子,兄無爭弟,士無爭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勸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說、誘導。[例]經過我苦口婆心勸誘後,他才決定重拾書本,繼續未完的學業。
言之諄諄,聽之藐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白費脣舌,徒勞無功。參見「誨爾諄諄,聽我藐藐」條。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二折:「言之諄諄,聽之藐藐,良藥苦口,信有之矣。」
逆耳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中聽、不順耳的話,通常指忠告。《三國志.卷五三.吳書.張嚴程闞薛傳.張紘》:「而忠臣挾難進之術,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夫治膏肓者,必進苦口之藥;決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忠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誠正直,用來規勸別人的話。[例]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周作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虎集》、《永日集》、《看雲集》、《夜讀抄》、《苦茶隨筆》、《風雨談》、《瓜豆集》、《秉燭談》、《苦口甘口》、《過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詩集:《過去的生命》。小說集:《孤兒記》。論文集:《藝術與生活》、《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論著:《歐洲文學史》。文學史料集《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裡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回憶錄:《知堂回想錄》。著作日語譯本:《北京の菓子》、《周作人隨筆集》、《中國新文學の源流》、《周作人文芸隨筆抄》、《瓜豆集》、《結縁豆》、《魯迅の故家》、《日本文化を語る》、《水の中のもの―周作人散文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