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并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古十二州之一。虞舜以今河北省的舊正定、保定及山西的舊太原、大同等府為并州,周制同虞。漢以今山西省及陝西的舊延安、榆林等府地為并州,北朝至唐則專以今山西省舊太原府為并州。
少不經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容止自若,觀者皆為流涕。遂於石頭南門外石上害之,時年五十四。 〔注解〕 (1) 堯、舜:唐堯與虞舜的合稱,二人均為古代的聖君。 (2) 脅:以威力逼迫。
盡美盡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盡善盡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盡善盡美」一語原見於孔子對古代樂曲的評論。據《論語.八佾》記載,孔子認為上古時虞舜時所制定的〈韶〉樂「盡美」又「盡善」,周武王時所制定的〈武〉樂則「盡美」不「盡善」。意思是說:〈韶〉樂的音調極為優美,內容又能感動人心;〈武〉樂雖然音調旋律亦佳,但在意境上卻略遜一籌。孔子會有這樣的看法,其實與他的政治主張有關,虞舜時代的平和較近於孔子所嚮往的仁義之境,周武王雖亦為明主,但畢竟是以武力推翻紂王而取得政權,此則違背了孔子的理念,也間接影響孔子對當代音樂的評價。故孔子說的「盡美」和「盡善」,原來是指音樂的形式優美,內容完善,後來「盡善盡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
掩惡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1)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2)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3)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五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聖王。因出自傳說,故說法不盡相同,較主要者為:(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駰.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2)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堯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堯與虞舜的合稱,二人均為古代的聖君。《禮記.大學》:「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唐.韓愈〈論今年權停舉選狀〉:「今者陛下聖明在上,雖堯舜無以加之。」
瞽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為舜的父親。因其屢次欲殺舜,後世譏其有眼不識賢愚,故稱為「瞽叟」。《史記.卷一.五帝本紀》:「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
遜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讓出職位、退位。《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臺。」《三國志.卷十二.魏書.何夔傳》:「疾病,屢乞遜位。」
金科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為秦所滅,共歷八百六十七年。 (5) 紹:繼承。 (6) 唐、虞:唐,傳說中帝堯的時代。虞,指虞舜,因建國於虞,故稱之。 (7) 懿律:美好的法令。 (8) 嘉量:周代量器名。 (9) 宣臻:遍至。宣,遍也。
玉律金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為秦所滅,共歷八百六十七年。 (5) 紹:繼承。 (6) 唐、虞:唐,傳說中帝堯的時代。虞,指虞舜,因建國於虞,故稱之。 (7) 懿律:美好的法令。 (8) 嘉量:周代量器名。 (9) 宣臻:遍至。宣,遍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