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6.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諫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言規諫論議。如:「若君上有過,忠直之臣必犯顏諫議。」
兩得益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相得益彰」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指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優點。
給事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秦、漢時,無論何等官職,若加上給事中之銜稱,即可出入宮庭,常侍帝王左右。魏晉時始為正官。隋代給事中一度改稱為「給事郎」。唐、宋以來,居門下省之要職,掌侍從規諫。也稱為「給諫」、「給事」。
諫議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掌侍從規諫之職。唐.韓愈〈爭臣論〉:「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
憂世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悲天憫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德宗時,有個叫陽城的人擔任諫議大夫,主司規諫天子的職務。他學問很好,飽讀詩書,卻不常發言。當時與他同朝為官的韓愈看不過去,認為以他的學識,應該多給予皇帝意見,作好諫官的職務。於是寫了〈爭臣論〉這篇文章,譏諷陽城沒有盡到職責。陽城當時看了並不以為意,但後來大臣裴延齡誣陷忠良,陸贄等人遭到罷黜。陽城便上疏指責裴延齡,論述他的罪狀,替陸贄等人申訴,並極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齡為相。由此看來,韓愈的這篇文章應當發揮了功效。〈爭臣論〉整篇文章採設問法,假設有人問關於陽城的問題,韓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對陽城的看法。陽城和一般官員不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
散騎常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秦置散騎,又置中常侍,至三國魏時,二者合而為一,稱為「散騎常侍」。侍從皇帝左右,規諫過失。金元以後廢置。簡稱為「常侍」。
左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唐置,職司規諫君王,屬門下省。
愎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執己意,不聽規諫。《左傳.僖公十五年》:「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
不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當。《逸周書.卷七.官人》:「規諫而不類,道行而不平,曰竊名者也。」
正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職官名。唐有左右拾遺,宋初改為左右正言,主掌規諫,分別隸屬於門下、中書兩省。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