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探問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問技術(Asking questions)目錄1 定義2 探問技術的缺點3 探問技術的類別3.1 開放式問題3.2 封閉式問題4 使用時的注意事項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定義主要目的為希望當事人能有更多的敘述性表達,使得諮商員與當事人皆能更清楚了解事情全貌,因此諮商員會配合當事人的問題,進而提出更多相關性的問題來詢問當事人,此即為探問技術。舉例而言,如果當事人只陳述出她剛轉學到一所學校中,而一切都適應得還不錯,則諮商員可利用探問技術提出問題,像是「那您跟同儕間的相處如何呢?」,此即為探問技術的技巧,並且為一個開放式的問...
家諭戶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開呢?」婦人說:「話雖如此,但我又怎麼可能挨家挨戶的去解釋,讓全國上下都知道呢?一定會有許多人不了解事情的經過,因而指責我偏心,只救自己的孩子,我以後都要背負這個不義的罪名,還有什麼臉見人?要我再把自己的孩子推回火場,和姪子一起死,我這個做母親的也辦不到,這樣下來,還是只有一死吧!」說完就衝進屋子,葬身火海。在這篇故事中,原作「戶告人曉」,指的是挨家挨戶告訴大家知道。到了北宋的《宣和書譜》,有這麼幾句話:「昔者帝王坐法宮,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萬里朝令夕行,豈家至戶曉也哉?以吾有慶賞刑威之柄以馭之而已。」說皇帝端坐深宮中,靠著行政機制的運作,不用挨家挨戶告知就能實行政令,也是同樣的...
據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實際情形。[例]他據實相告,使我們了解事情的真相。
走馬觀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過,就跟沒讀一樣。「走馬看花」這個成語也可能直接摘自此書,用於比喻粗略、匆促地觀看,不能仔細深入了解事物。
總務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互助金所得稅等解繳事項。6.暫收暫付預付墊付款項之收付事項。7.代辦費之收支保管與課業雜費之收費存解事項。8.公庫支票及領款之會簽事項。(註二) 參考資料(註一)任晟蓀著:《學校行政實務. 處室篇、法規篇》,台北:五南出版社,2012年5月。頁191-319。(註二)吳清山著:《學校行政第六版》,台北:心理出版社,2011年10月。頁325-359。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總務處英文關鍵字:Office Of General Affairs
不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了解,多指不了解事實真相。《楚辭.屈原.卜居》:「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今臣盡忠竭誠,畢議願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鶻崙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宋.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鶻崙吞棗。」也作「囫圇吞棗」。
布魯姆(B._Bloom)的認知分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中教學的認知目標可分成六級:1. 認知:對知識的再認知和回憶的能力(主要指記憶)。2. 理解:理解事實和概念的能力。3. 應用:將一般的觀念、原則與原理應用於特殊情境的能力。4. 分析:了解並區別某事務的內部聯繫的能力。5. 綜合:將某些思想重新整理為一項新的思想或論述,進而產生新的結構能力。6. 評鑑: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做出評斷的能力。
直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經由邏輯推理,而直接從心靈去感受、認知的思維活動。如:「當下,我就直覺到對方並無意續約。」
閉著眼睛捉麻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或不了解事情的狀況而盲目行動。如:「凡事要勇於承擔,一味閉著眼睛捉麻雀,將使狀況越變越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