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元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元稹(西元779~831),字微之,唐河南人(今河南省洛陽縣)。八歲而孤,母鄭氏親為授讀。穆宗時拜相。 文學主張詩風平易近人,是中唐的社會寫實詩人。元稹與白居易二人合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採用新題來刻畫民間疾苦,無須考慮入樂與否,來創作詩歌,時人稱二人詩作為「元和體」或「長慶體」。元稹與白居易合稱「元白」,蘇軾評其作品為「元輕白俗」。 重要著作著詩賦、詔冊、銘誄、論議等雜文一百卷,號曰《元氏長慶集》。
暮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年。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一:「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你道老來子做父母的,巴不得他早成配偶,奉事暮年。」
辭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謂賦“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堪稱代表。三、《詩》《騷》“諸子”說,此論以清人章學誠《校讎通義漢志詩賦第十五》“古之賦家者流,原本詩、騷,出入戰國諸子”、《文史通義詩教下》謂漢賦乃“縱橫之派別,而兼諸子之餘風”之說法最明豁。四、“隱語”說,如朱光潛謂“賦即源於隱”。前述諸端,各執一源,雖內涵辭賦發生之“多無”機制,但偏於靜態思維之絕對化理解,將視點置放於先秦詩史之動態發展,方能綜會諸說。
四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體的四種形式。指奏議、書論、銘誄、詩賦。《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流水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惘然如隔世人,況與左右無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數賜見臨,傾蓋如故,幸甚過望,不可言也。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1>自然,姿態橫生2>。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遠。」又曰:「辭達而已矣。」夫言止於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於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注解〕 (1) 文理:文字組織的條理。 (2) 姿態橫生:洋溢流露各種姿容態度。〔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列傳》
嘲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調笑戲弄。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好為可笑詩賦,誂撆邢、魏諸公,眾共嘲弄,虛相讚說。」《聊齋志異.卷九.鳳仙》:「八仙見劉,惟掩口而笑,鳳仙輒與嘲弄。」
劉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漢沛縣人。高祖弟楚元王劉交的第四代孫。元帝時為中壘校尉,故世稱劉中壘。後因權臣專政,被廢十多年。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我國最早的分類目錄。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等書。並且編訂了《戰國策》、《楚辭》、《孫卿新書》。
屋下架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狹9>。」 〔注解〕 (1) 庾仲初:即庾闡,字仲初,晉鄢陵人,生卒年不詳。幼好學,九歲能屬文。有詩賦銘頌,多散佚不全。所作〈揚都賦〉,傳頌一時。 (2) 〈揚都賦〉:文章名。晉庾闡所作,文中鋪陳東晉都城建康之山川名勝、草木禽獸、宮室人物及都市繁華。 (3) 庾亮:西元289∼340,字元規,晉鄢陵人。明帝立,奉遺詔輔政,成帝朝為中書令,政事一決於亮,平蘇峻之亂,拜征西將軍,後代陶侃鎮武昌,遙執朝政。時晉室偏安,亮力圖恢復中原,未成而卒。 (4) 三〈二京〉:〈揚都賦〉可與〈二京賦〉並列為三。〈二京〉為〈西京賦〉、〈東京賦〉之合名,東漢張衡撰。西京為西漢京都長安,東京為東漢京都洛陽。賦...
曹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7~226)字子桓,三國時魏武帝之子。漢建安十六年為五官中郎將,兼副丞相。父卒,嗣為丞相。建安二十五年代漢即帝位,在位七年。性好文學,博聞強識。作有《典論》及詩賦函札百餘篇。卒諡文帝。
白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226~1306)字太素,一字仁甫,號蘭谷,元河北真定人,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縣)。自幼聰穎,善默記,早年習詩賦,後精於度曲。其詞風受宋詞豪放派影響,但亦有婉麗之作,內容多為懷古、閒適、詠物與應酬。散曲內容大抵是嘆世、詠景和閨怨之作。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著有《天籟集》,雜劇創作有十六種,現留存者,僅剩《梧桐雨》、《牆頭馬上》、《東牆記》三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