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肆。如:「囂張」。唐.柳宗元〈憎王孫文.序〉:「王孫之德躁以囂,勃號呶。」
阿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暖、熱。清.徐珂《清稗類鈔.諫類.某侍衛譎諫游畋》:「且戶灶銜接,炎暾之盛,十倍京師。」
僕僕風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年來,士大夫汲汲於爵祿名位的追求 形成一種風氣,廉恥道德為之淪喪。也因為這樣,使得近來負監督糾彈諫之責的臺諫官員,「既往後來,僕僕道路」,也就是往返奔波,旅途勞頓。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風塵僕僕」,用來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勞累。
黑白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是非善惡分明。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權》:「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清史稿.卷三六四.湯金釗傳》:「朝有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無傷於政體,不勝欣悅!」也作「白黑分明」。
入室操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馮桂芳〈重刻段氏說文解字注序〉:「宮允有《段注考正》十六卷。考者,考其引用篇目;正者,正其字句訛誤。為功臣,為友,不為入室操戈。」
無補於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濟於事」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劉摯〈論分析助役〉(據《宋文鑑.卷五七》引)若夫馮京、王珪同列預政,皆依違自固,不扶顛危。雖心悟其非而無所捄正,己之進退又媕婀而不決,皆非所謂輔臣之體。臣四海之內,孤立獨進,陛下過聽,任以風憲。嘗切思之,近歲臺諫官1>疊以言事罷免2>,豈其言皆無補於事歟?豈皆願為訐激險直之語,以自為名而絜去歟?嘗以謂欲言政府之事者,其譬如治湍暴之水,可以循理而漸道之,不可以隄防激鬥而發其怒。不惟難攻亦為患滋大。 〔注解〕 (1) 臺諫官:專司諫之職的官吏。 (2) 罷免:罷黜、免官。
指日可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上書論說當時士大夫的人品頹弊,每以苟合偷安為明智之舉,而不願正言直諫。又上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批逆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逆鱗,指龍喉下倒生的鱗片。批逆鱗引申為直言諫。參見「嬰鱗」條。《戰國策.燕策三》:「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陛下導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數批逆鱗哉!」
魏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80~643)字玄成,唐曲城(今山東省掖縣)人。太宗時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諫剴切,累官至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後總修周、隋等史,多所損益,時稱良史。以疾卒於官,諡文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