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2.49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眾望所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望所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高僧帛遠,字法祖,河內人,博學多聞,通梵晉語,於方等經深有研究。他在長安建造佛寺,從事講習,聽眾常達千人。河間王司馬顒對之崇敬有加,帛遠因而聲聞關隴。後來關中大亂,帛遠潛遁隴右,以保雅操。當時張輔為秦州剌史,鎮守隴上。張輔覺得帛遠的名德顯著,「眾望所歸」,就屢次勸帛遠還俗來當自己的幕僚,但帛遠拒不接受,於是結怨。後因他人的讒言,帛遠被張輔所殺。「眾望所歸」這句成語,用來指深得眾人擁護、愛戴。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產業研發碩士專班(2006年度) 校史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前身是創立於民國元年1911年日治時期的工業講習所。日本治台前期,僅設立初等教育機構公學校,並無中等教育機構的設立,因此初期僅設立「國語學校」(培養公學校教師)、「醫學講習所」等職業教育學校。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為培養台灣本地的工業技術人員,台灣總督府發佈訓令第一百五十三號「台灣總督府民政部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規程」,於...
國立基隆海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輪機科資訊科航海科綜合職能科漁業科水產養殖科食品科 沿革本校創設於民國二十五年,原為臺灣總督府立水產講習所,民國三十二年改 為台北州立基隆水產學校,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後正名為臺灣省立基隆水產學校,民國四十三年改為省立基隆高級水產學校,民國五十九年改名為省立基隆高級海 事職業學校,民國八十九年二月改為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 參考資料http://www.klcivs.kl.edu.tw/
宜蘭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公學校」。大正13年(1924)再增設二年制高等科。昭和5年(1930)增設「宜蘭女子國語(日語)講習所」。昭和15年(1940)10月宜蘭市成立,更名為「台北州宜蘭市女子公學校」。隔年(1941)3月25日又更名為「台北州宜蘭市向陽國民學校」。此時期主要是配合教育政策,並以推展女子教育為目的,其中裁縫和家事科目是本校的特色課程。台灣光復後,民國35年5月1日奉台北縣宜蘭市公所宗教字第367號函,更名為「台北縣宜蘭市女子國民學校」並附設幼稚園。民國36年高等科停止招生。民國39年宜蘭縣設治,又更名為「宜蘭縣宜蘭市女子國...
米食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認識與喜好,委託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開辦營養午餐學校廚房工作人員、營養師及行政人員膳食調製講習研習班。(七)持續於全國各地配合節慶假日舉辦米食宣導促銷活動,活動內容以發揚傳統米食文化,米食常識宣導,米食製品現場教作、展示,米食健康教育諮詢及親子米食創作競賽為主軸,以達推廣成效。(八)積極辦理報章雜誌、廣播、電視、電腦電子看板及捷運站媒體廣告,擴大宣導國產米食。建立國人對米食營養與健康的正確觀念,培養以米飯為主食的均衡營養膳食習慣,並加強教育消費大眾對國產米的認知與選購信心,激發其「愛鄉、愛土、愛咱農產品」情懷,...
教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導講習。《北史.卷七六.列傳.樊子蓋》:「今以二孫委公與衛文昇耳。宜選貞良宿德方幅者教習之。」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1年 由台北州接辦,改稱「台北州立商業學校」。1922年 改稱「台北州立台北商業學校」,並增設夜間講習所,旋擴大為「州立台北第二商業學校」。1924年 參加日本第十屆夏季甲子園大會,並拿下台灣區的第一勝,其中田子榮一擊出台灣在甲子園聯賽的第一支全壘打,並創下夏季甲子園第一次連續兩場全壘打的紀錄。1945年 國民政府接收上述兩校,定名為「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商業學校」、「台灣省立台北第二商業學校」,仍分日、夜間上課,並以每年12月24日為校慶日。1949年 兩校合併定名為「台灣省立台北商業學校」,簡稱「北商」。1967年 7...
眾望所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望所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高僧帛遠,字法祖,河內人,博學多聞,通梵晉語,於方等經深有研究。他在長安建造佛寺,從事講習,聽眾常達千人。河間王司馬顒對之崇敬有加,帛遠因而聲聞關隴。後來關中大亂,帛遠潛遁隴右,以保雅操。當時張輔為秦州剌史,鎮守隴上。張輔覺得帛遠的名德顯著,「眾望所歸」,就屢次勸帛遠還俗來當自己的幕僚,但帛遠拒不接受,於是結怨。後因他人的讒言,帛遠被張輔所殺。「眾望所歸」這句成語,用來指深得眾人擁護、愛戴。
麗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兩個相連的沼澤。《易經.兌卦.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後比喻朋友互相切磋。清.朱彞尊〈題顏司勛光敏寫照〉詩:「吟伴皆鮑謝,麗澤擬王貢。」
集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集合、會聚。《史記.卷二四.樂書》:「通一經之士不能獨知其詞,皆集會五經家,相與共講習讀之,乃能通知其意。」《三國演義》第一三回:「眾將皆來集會,欲再與曹操決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