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罄竹難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1>其雲狀有若犬,若馬,若白鵠,若眾車;有其狀若人,蒼衣赤首不動,其名曰天衡;……國有游蛇西東,馬牛乃言,犬彘乃連,有狼入於國,有人自天降,市有舞鴟,國有行飛,馬有生角,雄雞五足,有生而彌,雞卵多毈,有社遷處,有生狗。國有此物,其主不知驚惶亟革,上帝降禍,凶災必亟。其殘亡死喪,殄絕無類,流散循饑無日矣。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2>、越3>之竹,猶不能書。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奇正》。 (2) 荊:荊州,中國古代九州之一。地約當今湖南、湖北二省及四川省東南部、貴州省東北部與廣東省北部西隅連、連山二縣及廣西省全縣等地。 ...
吳牛喘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思,便也笑著說:「我像吳牛一樣,只要見到了月亮就會氣喘吁吁。」 補充(1)相似詞:蜀犬吠日、遼東白、越犬吠雪、少見多怪、臨事而懼、見識淺短、草木皆兵、風聲鶴唳(2)相反詞:習以為常、不足為奇、家常便飯、司空見慣、數見不鮮、多如牛毛 實例凡事要處變不驚,沉著應付,切莫像「吳牛喘月」一樣,驚懼過度,否則將貽笑大方。 參考資料(1)馬玲華 著「成語選粹」,p.127-128,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世一標準字典編輯委員會,「成語大辭典(上)」,p.298,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左右逢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朱彝尊〈合刻集韻類篇序〉:「學詩者得而誦習之,既免四羊三之失,而音無奪倫,紐分畛域,注相引證,庶乎取諸左右逢源矣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安樂、逸樂。《爾雅.釋詁上》:「豫,樂也。」宋.邢昺.疏:「豫者,逸樂也。」《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震(☳)上。象徵萬物被陽氣而生生不息。
3.河南省的簡稱。
4.姓。如戰國時晉國有豫讓。
1.巡遊。《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2.喜悅。《書經.金縢》:「王有疾,弗豫。」
3.欺騙。《荀子.儒效》:「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必蚤正以待之也。」漢.桓寬《鹽鐵論.力耕》:「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致牢而不偽。」
4.參與。通「與」。《左傳.隱公元年》:「豫凶事,非禮也。」《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蔡倫傳》:「及和帝即位,轉中常侍,豫參帷幄。」
1.遲疑不決。如:「猶豫」。《老子》第一五章:「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
2.事先。通「預」。《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宜遣使者行邊兵豫為備,敕視諸羌,毋令解仇,以發覺其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豬。[例]
鴻鵠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鴻鵠之志」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人有像鴻鵠一舉千里的遠大志向。《呂氏春秋.士容論》記載:齊國有一個人很會相狗,他鄰居託他買一隻能捕鼠的狗,過了一年才買到。他告訴鄰居說:「這是一條好狗。」鄰居養了幾年,那狗卻不捕鼠,他就告訴相狗的人。那人對他說:「這是一條好狗,牠的志向在追逐獐麋鹿,而不在捕鼠;你把牠的腳綁起來,牠就會開始捕鼠了。」鄰人就把狗的後腳綁著,狗果然捕鼠了。驥驁的氣勢,鴻鵠的大志,有可以印證人心的,就是精誠,有了精誠之心,自然神人相應,那是不能用言語說明的。後來「鴻鵠之志」被用來比喻志向遠大。
蜀犬吠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比喻少見多怪。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遼東白、越犬吠雪、吳牛喘月。 相反詞 <<無>> 5.例句 5.1 你真是蜀犬吠日,這在外國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5.2 這些自命不凡的專家對於普普藝術相當懷疑,但不過是蜀犬吠日,讓人覺得十分可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參見「豪豬」條。
2.才德智能出眾的人。如:「英豪」、「文豪」。《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
3.統帥、魁首。《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羌無弋爰劍傳》:「諸羌見爰劍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為豪。」
4.有錢有勢或仗勢橫行的人。如:「富豪」、「土豪劣紳」。
5.細長的毛。通「毫」。《商君書.弱民》:「今離婁見秋豪之末,不能以明目易人。」
6.姓。如宋代有豪彥。
1.爽快、沒有拘束的。如:「豪邁」、「豪放」。《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
2.勢大而量多的。如:「豪雨」。宋.陸游〈雪夜〉詩:「三更天地闇,雪急風愈豪。」
3.奢華。如:「豪華」。
強橫、橫暴。《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故大賈畜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乘風破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南朝宋宗慤年少時,有一次,叔父宗柄問他的志向如何?宗慤回答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見《宋書.卷七六.列傳.宗慤》。後以喻志向遠大,不畏艱難,奮勇前進。《孽海花》第二四回:「東海湄,扶桑涘,欲往從之多蛇!乘風破浪從此始。」也作「長風破浪」。
仁至義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蜡。蜡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嗇也。饗1>農2>及郵表畷3>、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也,迎而祭之也。祭坊與水庸,事也。 〔注解〕 (1) 饗:音ㄒ|ㄤˇ,祭祀。通「享」。 (2) 農:指農官田畯。 (3) 郵表畷:指農官在田間監督農民耕作之處所。畷,音ㄓㄨㄛˊ,田間的小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