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8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貪多嚼不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求過多而無法消化運用。《紅樓夢》第九回:「雖說奮志要強,那功課寧可少些,一則貪多嚼不爛,二則身子也要保重。」
貪小失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明珠彈雀,剖腹藏珠,惜指失掌,得不償失反義:亡羊得牛辨似: 「貪小失大」及「得不償失」都有得、失不相對等的意思。 「貪小失大」側重於因貪求小利而造成巨大損失;「得不償失」側重於說明所得不及所失。 貪小失大 得不償失 辨似例句 ○ ㄨ 他為搶買便宜貨,結果~,買回一堆不堪使用的東西。 ㄨ ○ 他花了一千元簽注樂透彩,卻只回收四百元的獎金,顯然是~。
貪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求眷戀。《西遊記》第二七回:「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麼要分甚麼行李?」《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我怎麼貪戀爵位,不識羞恥,你倒罵得刻毒!」
既得隴,復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東觀漢記.卷二三.隗囂載傳》:「西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比喻貪求無厭,不知滿足。《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既得隴,復望蜀,人之常情,既嘗著滋味,如何還好罷得?」
徼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分的貪求。《禮記.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貪婪無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求無度而不滿足。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四:「內官因有此家產,所以貪婪無厭,姦弊多端。」也作「貪得無厭」。
食浮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人浮於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人浮於事」原作「人浮於食」。根據《禮記.坊記》中記載,孔子曾說:「君子能夠推辭尊貴和富有,而安於卑賤和貧困的生活,這麼一來禍亂就會減少。所以君子與其領取的俸祿超過個人的才幹,寧願使個人的才幹超過所得的俸祿。」孔子說這段話的用意是期望人們能安於貧賤、不貪求富貴、以減少禍亂。後來「人浮於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轉而用於表示人多事少。「人浮於事」的書證如《兒女英雄傳》第二回:「他從前就在邳州衙門,如今在兄弟這裡,人浮於事,實在用不開。」
窮算命,富燒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窮困時算命卜卦指望變富,富有時燒香祈求希望更加富有。如:「俗語說:『窮算命,富燒香。』這兩句話將世人貪求的俗態描寫的十分貼切。」
阿鼻地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宇宙觀中地獄中最苦的一種。為胡語音意合譯,意為無間。墮落到此的眾生受苦無間斷,故稱為「無間」。為八大地獄中的第八獄。《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女人能集,眾多苦事,假以香華,而為嚴好,愚人於此,妄起貪求,如海疲鳥,迷於彼岸,死必當墮,阿鼻地獄。」簡稱為「阿鼻」。
忮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指忌刻而貪求。如:「為人處事,不忮求於名利,生活才能自在快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