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8.57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到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吏就職。《舊唐書.卷一八.武宗本紀》:「又赴選官人多京債,到任填還,致其貪求,罔不由此。」《三國演義》第一回:「初到任,即設五色棒十餘條於縣之四門。」
人浮於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人浮於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人浮於事」原作「人浮於食」。根據《禮記.坊記》中記載,孔子曾說:「君子能夠推辭尊貴和富有,而安於卑賤和貧困的生活,這麼一來禍亂就會減少。所以君子與其領取的俸祿超過個人的才幹,寧願使個人的才幹超過所得的俸祿。」孔子說這段話的用意是期望人們能安於貧賤、不貪求富貴、以減少禍亂。後來「人浮於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轉而用於表示人多事少。「人浮於事」的書證如《兒女英雄傳》第二回:「他從前就在邳州衙門,如今在兄弟這裡,人浮於事,實在用不開。」
遷善遠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過向善而遠離罪愆。唐.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吾里嘗有陳融,孝慈仁信,不學不仕。鄉人見也,皆自欲遷善遠罪,亦不知其所以然,今也則亡,清風猶在。」宋.陸九淵〈荊門軍上元設廳講義〉:「愚人不能遷善遠罪,但貪求富貴,卻祈神佛以求福,不知神佛在何處,何緣得福以與不善之人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貪求。《楚辭.屈原.天問》「穆王巧梅」句下宋.洪興祖.補注:「《方言》云:『梅,貪也,亡改切,其字從手。』」
貪安好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求安逸舒適的生活。如:「要戒除貪安好逸的壞毛病,養成勤勞刻苦的好習性,才會有錦繡的前程。」
貪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求錢財,虐害百姓。《紅樓夢》第二回:「雖才幹優長,未免有貪酷之弊,且又恃才悔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
躁動輕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疾生,疾生而智慧衰,智慧衰則失度量,失度量則妄舉動,妄舉動則禍害至,禍害至而疾嬰內。」大意是:過分貪求利益就會開始憂慮,引發疾病,削減智慧,導致失去權衡輕重、得失的能力,一旦事情沒有經過慎重考慮,就輕率地採取行動,便使得災禍降臨。後來「輕舉妄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未經慎重考慮,即輕率地採取行動。
貪名逐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求名聲,追逐私利。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四二齣:「老夫當初也只道你貪名逐利,撇了父母妻室,不肯還家。」
吃子孫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求富貴功名而為非做歹者,將折損子孫福氣,就像把子孫的飯都吃絕了。《老殘遊記》第七回:「果能使地方安靜,雖無不次之遷,要亦不至於凍餒,『子孫飯』吃他做什麼呢?」
好事貪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興事端,貪求功績聲名。《儒林外史》第四三回:「率意輕進,糜費錢糧,著降三級調用,以為好事貪功者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