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悅誠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王二十六年。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在政治方面,他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在《孟子.公孫丑上》載有:孟子認為,假借仁的名義而用武,這叫做「霸」;要完成霸業,必須有大國作基礎。用美德來推行仁政,這叫做「王」;要完成王業,不必等到國家強大。因為施行王道,以德服人,所以商湯只有七十方的土地,文王只有一百方里的地,就成功了。用武力來征服人,被征服的人不是從心裡服從,只是因為力量不足;用道德仁義使人服從,那些歸順的人是內心裡感到喜悅而且誠意歸服,就像孔子的眾多學生信服孔子那樣。後來「心悅誠服」這句成語,就孟子話中「中心悅而誠服也」演變...
羞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羞、羞慚、慚愧
心驚膽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由,我於當日都無1>(祗)對。會中有二百天人,聞居士談揚,盡懷歡喜之心,皆獲无生法忍。唯增慚2>(),尚自憂惶,聞說便瞻(膽)戰心驚,豈得交吾曹為使,伏乞世尊,特開惠鏡,朗鑒3>卑情,會中菩薩極多,且望慈悲別請。」 〔注解〕 (1) :同「祗」,恭敬的。 (2) :同「」,害羞慚愧而臉紅。 (3) 朗鑒:明鏡。
債臺高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戰國時周王負債甚多,因無法償還而逃避債主到謻臺。典出《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序》顏師古注引服虔語。後形容欠債甚多。如:「他已是身無分文,債臺高築,怎麼可能再拿出這麼多錢來?」
登徒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 (1) 登徒子:人名。登徒,複姓。子,男子的通稱。 (2) 宋玉:戰國時楚國鄢人,約生於周王二十五年,卒於楚亡之年。因曾任蘭臺令,故亦稱為「蘭臺公子」。善辭賦,作〈九辯〉、〈招魂〉。與屈原並稱為「屈宋」。 (3) 臣里:指宋玉居住之鄉里。 (4) 東家之子:指居所之東邊鄰居。 (5) 施朱:塗抹胭脂。 (6) 翠羽:此指女子的眉毛,色亮而有光澤。 (7) 束素:一束絹帛。形容美人腰肢的苗條。 (8) 含貝:形容牙齒潔白。 (9) 嫣然:嫵媚美好的樣子。嫣,音|ㄢ。 (10) 闚:音ㄎㄨㄟ,同「窺」,偷看。 (11) 蓬頭攣耳:頭髮散亂,耳朵卷曲。攣,音ㄌㄩㄢˊ,或...
愁眉不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三俠五義》第一○三回:「五人謝了坐。只見顏大人愁眉不展,面帶顏。」
心驚膽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由,我於當日都無1>(祗)對。會中有二百天人,聞居士談揚,盡懷歡喜之心,皆獲无生法忍。唯增慚2>(),尚自憂惶,聞說便瞻(膽)戰心驚,豈得交吾曹為使,伏乞世尊,特開惠鏡,朗鑒3>卑情,會中菩薩極多,且望慈悲別請。」 〔注解〕 (1) :同「祗」,恭敬的。 (2) :同「」,害羞慚愧而臉紅。 (3) 朗鑒:明鏡。
形影相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弔,慰問。形影相弔形容孤獨無依。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形影相弔,五情愧。」《文選.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獨立,形影相弔。」也作「形影相顧」。
高風峻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至盤庚,改號為殷,合稱為「殷商」。 (2) 周:朝代名。西元前1122∼256。周武王滅商至周王為秦所滅,共歷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寵褒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雒邑至周王亡國,二十二君,歷五百一十五年,史稱「東周」。 (3)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
高風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至盤庚,改號為殷,合稱為「殷商」。 (2) 周:朝代名。西元前1122∼256。周武王滅商至周王為秦所滅,共歷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寵褒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雒邑至周王亡國,二十二君,歷五百一十五年,史稱「東周」。 (3)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