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能忍受、不能勝任。《資治通鑑.卷五.周紀五.王五十六年》:「九月,五大夫王陵復將兵伐趙,武安君病,不任行。」
如芒在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如芒刺在背,喻畏忌難安。見「芒刺在背」條。01.《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二回:「我聽了這兩句話,又是如芒在背,坐立不安。」02.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一.崔秀才》:「眾聞之,無不然,如芒在背,多有逃席而去者,亦不追挽。」 
亮節高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至盤庚,改號為殷,合稱為「殷商」。 (2) 周:朝代名。西元前1122∼256。周武王滅商至周王為秦所滅,共歷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寵褒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雒邑至周王亡國,二十二君,歷五百一十五年,史稱「東周」。 (3)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
賈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招惹禍害。《資治通鑑.卷五.周紀五.王五十年》:「雖其專恣驕貪足以賈禍,亦未至盡如范雎之言。」也作「賈害」。
夔州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夔州總管府,轄十九州縣,宋時置夔州路,竟上管渝州(重慶)下轄施州(湖北恩施)等七州二十一縣。奉節在周王元年(西元前三一四年)建爲魚復縣,是我國早期所建縣邑之一,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唐貞觀二十三年(西元六四九年),爲旌表諸葛亮「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奪」的忠君愛國思想而改名奉節縣沿用至今。歷史上許多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蘇軾、陸遊、劉禹錫等都在上留下許多的詩篇,因此奉節又享有「詩城」的美譽。據地方誌所載,奉節城址曾先後五遷,大致不出今奉節與夔門之間的沿江兩岸,包括今白帝城在內。今址爲宋代所遷,以後再無變動。其城依山...
枝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宗族的大宗與旁支。《文選.曹冏.六代論》:「至於王,降為庶人,猶枝幹相持,得居虛位,海內無主,四十餘年。」
夔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夔州總管府,轄十九州縣,宋時置夔州路,竟上管渝州(重慶)下轄施州(湖北恩施)等七州二十一縣。奉節在周王元年(西元前三一四年)建爲魚復縣,是我國早期所建縣邑之一,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唐貞觀二十三年(西元六四九年),爲旌表諸葛亮「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奪」的忠君愛國思想而改名奉節縣沿用至今。歷史上許多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蘇軾、陸遊、劉禹錫等都在上留下許多的詩篇,因此奉節又享有「詩城」的美譽。據地方誌所載,奉節城址曾先後五遷,大致不出今奉節與夔門之間的沿江兩岸,包括今白帝城在內。今址爲宋代所遷,以後再無變動。其城依山...
貞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至盤庚,改號為殷,合稱為「殷商」。 (2) 周:朝代名。西元前1122∼256。周武王滅商至周王為秦所滅,共歷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寵褒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雒邑至周王亡國,二十二君,歷五百一十五年,史稱「東周」。 (3)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
孟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王二十六年。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著有《孟子七篇》。也稱為「孟子」。
心驚膽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由,我於當日都無1>(祗)對。會中有二百天人,聞居士談揚,盡懷歡喜之心,皆獲无生法忍。唯增慚2>(),尚自憂惶,聞說便瞻(膽)戰心驚,豈得交吾曹為使,伏乞世尊,特開惠鏡,朗鑒3>卑情,會中菩薩極多,且望慈悲別請。」 〔注解〕 (1) :同「祗」,恭敬的。 (2) :同「」,害羞慚愧而臉紅。 (3) 朗鑒:明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