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跳繩的跳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繩的姿勢需要面部正向,眼向前方直視,輕舉 足部,兩腿垂直騰空跳躍。挺胸,勿抬肩,必要時可口鼻交互呼吸。預備姿勢是跳繩運動各種動作的基本,其方法是併足直立,兩手各臥著跳繩的兩端繩把,將手肘上提,手距離肩部約十五公分,手心向上,繩子則置於體後。在跳躍完畢,繩迴旋停止時,左腳必須往前伸出,將繩子踏在地面與腳底之間。※個人賽比賽內容:至少應有前迴旋、後迴旋、空迴旋,一跳二迴旋、交叉迴旋、開叉迴旋、移位、方向變化等自編動作。一、繩子的基本迴旋法1.肩迴旋:兩臂伸直,以肩膀為中心的大迴旋法。2.肘迴旋:彎曲手肘,靠近人體側,以手肘...
謀定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輕舉妄動
高枕而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策一》內容則是表述張儀企圖遊說魏國背棄合縱,改投連橫以事秦。他說魏國如能事秦,那麼楚國、韓國一定不敢輕舉妄動。沒有楚國、韓國的外患,那麼魏國國君就可以「高枕而臥」了。後來「高枕無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身心安適,無憂無慮。
名韁利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漢文.卷二五.東方朔》引)不可使塵網名韁拘鎖。怡然長笑。脫去十洲三島,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據《全宋詞.柳永》引)宴堂深。軒楹雨,輕壓暑氣低沈。花洞彩舟泛斝,坐繞清潯。楚臺風快,湘簟冷、永日披襟。坐久覺、疏絃脆管,時換新音。 越娥蘭態蕙心。逞妖豔、昵歡邀寵難禁。筵上笑歌間發,舄履交侵。醉鄉歸處,須盡興、滿酌高吟。向此免、名韁利鎖,虛費光陰。
掩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營門,放倒軍旗,停止戰鼓,故佈疑陣。曹操看到蜀軍陣地一片死寂,毫無動靜,懷疑趙雲已經設下埋伏,不敢輕舉妄動,於是急忙退兵。這時趙雲下令戰鼓齊鳴,萬箭齊放。曹軍遭到這突來的伏擊,頓時大亂,紛紛逃命,混亂中自相踐踏和跌入漢水而死的士兵不計其數。後來這段故事中的「偃旗息鼓」演變成一句成語,除了原有意思外,也用來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飄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輕舉飛揚。《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飄飄有淩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閒意。」
圓形監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逆光處,僅有的光線並無法使囚犯看清楚位於正中心的監控塔樓,讓囚犯無法確定自身是否正在受到監視,而不敢輕舉妄動,如此便可達到使用較少獄卒的目的。 效果而從罪犯的心理上來看,當犯人感覺到自身無時不刻都處於「可能被監視」的情況,而被迫依循監獄的生活起居、例行儀態來生活時,監獄「規訓犯人」的目的便達成了。藉由犯人不斷的質疑「是否有人在監控」來達到「自我凝視」的效果,獄卒的視線深深植入囚犯的心理,使囚犯感受到壓力,便不會作亂,即便在離開監獄後,如此內化的「監控」效果仍有可能處處限制著該人不要犯罪。(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圓形監...
捕風弄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不遵《五經》之法言,而盛稱奇怪鬼神,廣崇祭祀之方,求報無福之祠,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終之藥,遙興輕舉,登遐倒景,覽觀縣圃,浮游蓬萊,耕耘五德,朝種暮穫,與山石無極,黃冶變化,堅冰淖溺,化色五倉之術者,皆姦人惑眾,挾左道,懷詐偽,以欺罔世主。聽其言,洋洋1>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2>如係風3>捕景4>,終不可得。是以明王距5>而不聽,聖人絕而不語。……」上善其言。 〔注解〕 (1) 洋洋:充滿的樣子。 (2) 盪盪:浮誇不實的樣子。 (3) 係風:縛住風。「係」通「繫」。 (4) 捕景:捕捉影子。「景」,「影」的初文。 (5) 距:抗、違。通「拒」。
高枕無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策一》內容則是表述張儀企圖遊說魏國背棄合縱,改投連橫以事秦。他說魏國如能事秦,那麼楚國、韓國一定不敢輕舉妄動。沒有楚國、韓國的外患,那麼魏國國君就可以「高枕而臥」了。後來「高枕無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身心安適,無憂無慮。
捉風捕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不遵《五經》之法言,而盛稱奇怪鬼神,廣崇祭祀之方,求報無福之祠,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終之藥,遙興輕舉,登遐倒景,覽觀縣圃,浮游蓬萊,耕耘五德,朝種暮穫,與山石無極,黃冶變化,堅冰淖溺,化色五倉之術者,皆姦人惑眾,挾左道,懷詐偽,以欺罔世主。聽其言,洋洋1>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2>如係風3>捕景4>,終不可得。是以明王距5>而不聽,聖人絕而不語。……」上善其言。 〔注解〕 (1) 洋洋:充滿的樣子。 (2) 盪盪:浮誇不實的樣子。 (3) 係風:縛住風。「係」通「繫」。 (4) 捕景:捕捉影子。「景」,「影」的初文。 (5) 距:抗、違。通「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