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0.43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家至戶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家喻戶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家喻戶曉」原作「戶告人曉」。漢朝時,劉向編了一本《列女傳》,講述古代貞烈女子的故事。其中有一篇是敘述古代梁國的一位婦人,有一天家裡失火了,她的孩子和姪子都在裡面。婦人跑進大火中,原想先救姪子,在慌亂中抱出一個小孩,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孩子。眼看火勢愈來愈大,已經不可能再進去救人。婦人心裡十分難過,想投火自盡,旁人趕緊把她攔下勸說:「你原本是想救姪子,只因一時慌亂才救成自己的孩子,又何必想不開呢?」婦人說:「話雖如此,但我又怎麼可能挨家挨戶的去解釋,讓全國上下都知道呢?一定會有許多人不了解事情的經過,因而指責我偏心,只救自己的孩子,我以後都要背負這個不義...
學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的篇名。記述古代的學制、教材,學習的功用、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教學為師的道理。
二十四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元郭居敬輯。以詩體敘述古代孝子的事蹟,計有大舜、漢文帝、曾參、閔損、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陸績、唐夫人、吳猛、王祥、郭巨、楊香、朱壽昌、庾黔婁、老萊子、蔡順、黃香、姜詩、王裒、丁蘭、孟宗、黃庭堅二十四人。
舞衫歌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跳舞唱歌時用的服裝和道具。後借指唱歌跳舞。宋.蘇軾〈答陳述古〉詩二首之二:「聞道使君歸去後,舞衫歌扇總生塵。」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九.如是我聞三》:「方俊官乃作此狀!誰信曾舞衫歌扇,傾倒一時耶!」
今文尚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漢初伏生所傳,口授鼂錯以漢隸書寫。二十九篇。古尚書因遭秦焚書而亡佚,而鼂錯以漢隸所寫成的《尚書》,因有別於《古尚書》,故稱為《今文尚書》。是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
弄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賀人生男。為弄璋的筆誤。《舊唐書.卷一○六.列傳.李林甫》:「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誕子,林甫手書慶之曰:『聞有弄獐之慶。』客視之掩口。」後用以嘲笑他人寫別字或沒有知識。宋.蘇軾〈賀陳述古弟章生子〉詩:「甚欲去為湯餅客,唯愁錯寫弄獐書。」
耐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耐低溫。《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上》唐.顏師古.注:「橘、柚皆不耐寒,故包裹而致之也。」宋.蘇軾〈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古〉詩:「耐寒努力歸不遠,兩腳凍硬須公軟。」
不妄言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苟言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一本記述古代禮儀的書籍,其中的〈曲禮〉篇是講述日常生活所應做到的小節,有一段就是在教導為人子女者與父母相處時的禮節,在家裡時不能處在尊貴的西南方,坐位時不能坐在正中,行走時不能走在中間,站立時不能在門中央。舉行饗禮時不能做主人,須由父母決定;祭祀時不能做受祭的尸,以免接受父母的祭拜。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要聽從父母的話,父母不在眼前也要像他們在左右一樣。不登上高處,不走到深谷邊,不去從事危險的活動,不要讓父母擔心。也不隨便毀謗人,不隨便嬉笑,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謹守本分。後來「不苟言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不隨便談笑,態度嚴肅。
喜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時而降的雪。宋.蘇軾〈和柳子玉喜雪次韻仍呈述古〉詩:「燈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撚鬚吟喜雪。」
木蘭從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隋唐故事戲。本為古樂府詩。乃敘述古孝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累建功蹟,歷十二年始歸,眾方知其為女子的故事。後流傳甚廣,漸改編為雜劇、小說。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