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4.80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師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仿效、學習。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今才穎之士,刻意學文,多略漢篇,師範宋集。」
競今疏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尚現今的,而輕視以前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從質及訛,彌近彌澹。何則?競今疏古,風氣衰也。」
達權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通權達變」。見「通權達變」條。01.宋.王偁《東都事略.卷五二.張士遜等傳》:「夷簡誠有絕人之才,故能達權而應變。」通變"> 
不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知道、不瞭解。《孤本元明雜劇.卓文君.楔子》:「昨日領那秀才來彈琴,我也不省的。」《西遊記》第一回:「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纔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省?」
不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瞭解。漢.班彪〈王命論〉:「世俗見高祖興於布衣,不達其故。」南朝梁.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牋〉:「某等不達通變,實有愚誠。」
應機權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衡輕重緩急,隨機應變。唐.無名氏《仙傳拾遺.張子房》:「子房讀其書,能應機權變,佐漢祖定天下。」也作「應權通變」。
時移俗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代更替,社會習俗也隨之改變。三國魏.嵇康〈卜疑〉:「時移俗易,好貴慕名,臧文不讓位于柳季,公孫不歸美于董生,賈誼一當于明主,絳灌作色而揚聲。」《宋書.卷七五.顏竣傳》:「及時移俗易,則通變適用,是以周、漢俶遷,隨世輕重。」
悾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懇。南朝梁.任昉〈府僚重請牋〉:「某等不達通變,實有愚誠,不任悾款。」
識時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夠認清時勢,通權達變。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漢兒字聖旨》:「若蒙聖慈,特發使命,宣示德音,開其生路,彼亦識時達變之士也,寧不以數萬生靈為念乎。」也作「識時通變」。
利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益與安樂。唐.不空《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上.菩薩品第三》:「能斷三障心煩惱縛,能於一身遍往十方億佛剎土,現不可說神通變化,利樂眾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