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脣齒相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嘴脣與牙齒相互緊靠著。比喻彼此關係密切,互相依賴。《三國志.卷一二.魏書.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脣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晉書.卷四○.楊駿傳》:「今宗室疏,因外戚之親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為援,所謂脣齒相依,計之善者。」
東道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煩您了。但是,必須隔著晉國才能占領遙遠的鄭國,來作為秦國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用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實力,就等於您本身力量的削弱。如果赦免鄭國,讓它作為秦國在東邊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負責招待秦國使臣的往來,供應所需的一切,這對您是沒有害處的。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等占領了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勢必又要擴張它西邊的領土,到時晉國不損害秦國,還能從哪裡取得土地呢?」秦穆公聽了很高興,就和鄭國結盟,派了杞子、逢孫、楊孫在鄭國戍守,自己則撤軍回國了。後來「東道主」被用來泛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
歌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出人頭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鏡花緣》第二八回:「他恐鄰國再把音韻學去,更難出人頭地,因此禁止國人,毋許私相傳授。」
老死不相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到老死,互相不來往。比喻人雖然相距很近,彼此間卻互不來往,互不干擾。語出《老子》第八○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如:「在現代的都市公寓中,左右鄰居老死不相往來的情形愈來愈普遍。」《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陳書.卷三○.列傳.傅縡》:「當于此時,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而各得其所,復有何諍乎?」
使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出使的人所領受的任務。《北齊書.卷三七.列傳.魏收》:「李諧、盧元明首通使命,二人才器,並為鄰國所重。」
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盡心。《孟子.梁惠王上》:「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宰相若肯如此用心,天下可立致太平。」
非驢非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西域有一個小國龜茲,其國王多次至漢朝覲見宣帝,且留住一年,回國之後,修築宮室、禮儀制度等全都模仿漢朝,被鄰國譏諷為不倫不類。見《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渠犁傳》。後即以非驢非馬形容不倫不類的事物。也作「非鴉非鳳」。
傾城傾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傾國傾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越絕書》是重要史書之一,內容主要記載春秋戰國時吳越的歷史。吳國闔閭執政時,以伍子胥為相,伐楚以爭天下。當此之際,吳之鄰國越屢屢派兵襲吳,於是吳、越交戰,闔閭戰敗並傷重而死。吳王夫差即位後,為報父仇,帶兵攻入越都會(ㄍㄨㄟˋ)稽,越王句越被迫求和。伍子胥勸夫差不可接受句踐的求和,以免留下後患,但夫差志得意滿下仍是答應了越的求和。伍子胥屢次進諫,夫差卻聽信太宰嚭(ㄆㄧˇ)的讒言,賜其自殺。《越絕書》記此事,慨嘆夫差不信伍子胥而聽信太宰嚭的讒言,這就好像昔日晉獻公受驪姬迷惑,使得眾叛親離,種下晉國衰敗的禍根;亦猶如過去周幽王縱容褒姒,以致失信於群臣,使犬...
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交往、交際。《老子》第八○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魏書.卷五五.劉芳傳》:「高肇之盛及清河王懌為宰輔,廞皆與其子姪交遊往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