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做東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煩您了。但是,必須隔著晉國才能占領遙遠的鄭國,來作為秦國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用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實力,就等於您本身力量的削弱。如果赦免鄭國,讓它作為秦國在東邊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負責招待秦國使臣的往來,供應所需的一切,這對您是沒有害處的。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等占領了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勢必又要擴張它西邊的領土,到時晉國不損害秦國,還能從哪裡取得土地呢?」秦穆公聽了很高興,就和鄭國結盟,派了杞子、逢孫、楊孫在鄭國戍守,自己則撤軍回國了。後來「東道主」被用來泛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
稱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五十笑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到饑荒,就把河內的災民遷移到河東,又將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來賑濟。當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處理。看看鄰國,沒有一個國君像我這樣用心的,但是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而我國的百姓也沒有增多,這是什麼緣故呢?」孟子回答說:「您向來喜歡打仗,我就用戰爭來做個比喻。戰鼓咚咚的敲著,兩軍的刀劍已經交鋒。那戰敗的士兵,就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走,有的逃了一百步才停下來,有的則逃了五十步就止步了。如果逃了五十步的人卻取笑那逃了一百步的,說他膽子小。您覺得怎麼樣呢?」梁惠王說:「這是不對的,只不過沒跑一百步罷了,但逃了五十步也是逃跑啊!」孟子說:「您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必奢望百姓會比鄰國多了。彼此都不管人民的死活,...
笈多王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故事2 黃金時代3 關鍵字4 出處 故事貴霜帝國崩潰後,印度北部出現了許多獨立的王國和共和國。公元320年,旃陀羅笈多一世(與6世紀初的孔雀王朝統治者不同人)統治了摩揭陀王國,由於侵占鄰國的領土,並和強大家族的公主聯姻,帝國也因此擴大了。他的兒子沙摩陀羅笈多,更進一步向北擴張,開拓了貿易領地。從376到415年,在旃陀羅笈多二世和平和理智的統治下,印度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國家。後繼的笈多國王繼續維護這個帝國,直到467年最後一個國王死後,笈多帝國開始瓦解。 黃金時代笈多時代一職被稱為「黃金時代」。在這個和平時期哩,...
伊能嘉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始對人類學產生興趣。3年後伊能嘉矩加入東京人類學會,師從坪井正五郎(1863~1913);為了了解鄰國,也開始學習中文、韓文。(註1)明治28年(1895)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臺,伊能嘉矩自願向日本當局請求前往臺灣,最後以以陸軍省雇員的身份來臺。來臺後他隨即與田代安定(1857~1928)組織「台灣人類學會」,開始學習閩南語、泰雅語,進而調查原住民各族語言。明治29年起,伊能嘉矩多次到臺北、宜蘭近郊踏查,明治30年更應總督府命令,深入原住民部落,對全臺灣原住民進行調查。調查成果集結成《台灣番人事情》,是臺灣最早的全島民族...
歌頌功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軍國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軍事領導政治,以武德為立國基礎的思想、制度、政策。其對內加強對人民的控制和壓迫,並進行軍事獨裁統治;對外則肆意掠奪、擴張勢力範圍、主動挑起戰爭,以併吞鄰國。如二次大戰前夕的日本和德國等。
一顧傾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傾國傾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越絕書》是重要史書之一,內容主要記載春秋戰國時吳越的歷史。吳國闔閭執政時,以伍子胥為相,伐楚以爭天下。當此之際,吳之鄰國越屢屢派兵襲吳,於是吳、越交戰,闔閭戰敗並傷重而死。吳王夫差即位後,為報父仇,帶兵攻入越都會(ㄍㄨㄟˋ)稽,越王句越被迫求和。伍子胥勸夫差不可接受句踐的求和,以免留下後患,但夫差志得意滿下仍是答應了越的求和。伍子胥屢次進諫,夫差卻聽信太宰嚭(ㄆㄧˇ)的讒言,賜其自殺。《越絕書》記此事,慨嘆夫差不信伍子胥而聽信太宰嚭的讒言,這就好像昔日晉獻公受驪姬迷惑,使得眾叛親離,種下晉國衰敗的禍根;亦猶如過去周幽王縱容褒姒,以致失信於群臣,使犬...
皮毛之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說:“背棄秦國的恩惠,對秦國發生災害感到高興,這是不道德的;貪愛自己的東西,不肯救濟別人,從而激怒鄰國,這對晉國有什麼好處呢?”晉惠公的舅父、大夫虢射說:“早先我們晉國不履行割讓五城給秦的諾言,是根本的問題,它導致我們與他們關係的決裂。如果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而只答應賣糧食給秦國,就好比只有毛而沒有皮。現在皮都不存在了,毛附在哪裡呢?既然事已如此,不如乾脆糧食也不賣!” 解釋原指人們在解決事情時,事情的根本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其他枝節問題便解決了 也是枉費心機。現多用來形容個人與團體,或是大小與小我之間的密切。 相似詞相...
安家樂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安居樂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自古以來,人民都有「安居樂業」的渴望。早在先秦典籍《老子》中,對於人民理想生活的雛形便有過如此一段描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其描述之理想情境為:人人能吃得美味,穿得足夠,住得安穩,工作愉快。雖然與鄰國距離相近,但因為大家都能自給自足,故人民之間不必因交易所需而往來。這樣的概念也呈現於漢代史書《漢書》,在論述經濟思想的〈貨殖傳序〉中陳述了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人,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各自的技能,其後代子孫也在適切的環境中,輕鬆學得先人所傳授的一切,大家都過著安定和樂的生活。而原文中有「各安其居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