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07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願以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州刺史。袁州為南昌屬邑,本來想這下子應該有機會「寄目償所願」。哪裡知道,為人屬下,事情一忙,機會仍然錯失。這裡的「寄目償所願」就含有「如願以償」的意思。後來「如願以償」這句成語可能就是由此演變而出,指心願得以實現。當然,更明確的用法,出現在清朝曾國藩〈署安徽司稟陳管見數端伏候裁擇由〉文:「惟軍情瞬息千變,不知將來能如願以償否耳?」也見於《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提到有個人叫巴祥甫,送了重禮給童子良,童子良因此向撫臺大人說好話,「後來巴祥甫竟其如願以償,補授臨清州缺」,也就是當上了官。如果採取較寬的標準,當然韓愈的文章可以說是這句成語的典源,否則就可能到了清代才出現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差錯、錯失。[例]錯誤、舛誤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寧可相信事情的存在而有所準備,也不要因為不相信而有所錯失。勸人對於無法斷定的事物,不可武斷否認。《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妾亦聞外面人言籍籍,歸怨相公。」《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況且神道的言語,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歲不我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間不等待我們。比喻錯失時機,後悔莫及。《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晉書.卷五一.束晳傳》:「且歲不我與,時若奔駟,有來無反,難得易失。」也作「時不我與」。
時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當的時刻或機緣。如:「錯失時機」、「掌握時機」。《魏書.卷二五.列傳.長孫道生》:「世祖世,所在著績,每建大議,多合時機。」唐.魏徵〈唐故邢國公李密墓誌銘〉:「應時機以鼓之,總群策以決之。」
機不可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會難得,不可錯失。《舊唐書.卷六七.李靖傳》:「兵貴神速,機不可失。」《宋史.卷三六四.韓世忠傳》:「金人廢劉豫,中原震動,世忠謂機不可失,請全師北討,招納歸附,為恢復計。」
搖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游移、變動。[例]機會難得,別再搖擺不定,以免錯失良機!
臨陣脫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人即將上戰場作戰時卻逃跑了。意謂臨場退怯。[例]檢定考試前他擔心自己準備不夠充分,而臨陣脫逃,錯失機會了。
交臂失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莊子.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指錯失機會。《三國演義》第一四回:「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也作「失之交臂」、「失諸交臂」。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良好的時機難以再得,不可錯失。《舊五代史.卷九八.晉書.安重榮傳》:「仰認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至務勝殘去虐,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