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審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審查並加以核定。《史記.卷七○.張儀傳》:「臣聞之,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故願大王審定計議。」
眾口金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眾口鑠金」。見「眾口鑠金」條。01.唐.張九齡〈荊州作〉詩二首之一:「進士苟非黨,免相安得群;眾口金可鑠,孤心絲共棼。」鑠金"> 
銷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鎔鑠金屬。北齊.劉晝《劉子.卷九.利害》:「銷金在鑪,盜者弗掬。」《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偃革辭軒,銷金罷刃。」
眾心如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怒斥他已經老了,懂個什麼?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志成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出現「眾志成城」的書證如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鑑誡錄.卷七.陪臣諫》:「四海歸仁,眾志成城,天下治理。」
眾口銷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眾口鑠金」。見「眾口鑠金」條。01.漢.焦贛《焦氏易林.卷一二.巽》:「眾口銷金,愆言不驗。腐臭敗兔,入市不售。」 
浮石沉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頭浮起,木塊沉下。比喻胡言亂語,顛倒是非。《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竊聞眾口鑠金,浮石沉木,三人成市虎,慈母投其杼。」
爍金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眾口鑠金」。見「眾口鑠金」條。01.宋.歐陽澈〈借前韻書懷呈顯道〉詩:「洗垢索瘢何足恤,爍金眾口任人非。」
赤舌燒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赤舌,指惡毒的語言。「赤舌燒城」比喻讒言引起的禍害極為嚴重。漢.揚雄《太玄經.卷一.干》:「赤舌燒城,吐水于瓶。」清.陳本禮《太玄闡秘.卷一.干.次八》:「赤舌燒城,猶眾口鑠金之意。小人架辭誣害君子,其舌赤若火,勢欲燒城。」
金銷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眾口鑠金」。見「眾口鑠金」條。01.唐.王勃〈平臺秘略讚.規諷〉:「寵榮有極,恭沖是守。軸碎群毛,金銷眾口。」 
逢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到危險。《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故眾口其鑠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