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當。《後漢書.卷六三.李固傳》:「宮省之內,容有陰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下坑穴,泛指害人的陰謀。如:「陷阱」。《韓非子.六反》:「犯而誅之,是為民設陷也。」
東窗事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秦檜與妻王氏在東窗下密謀陷害岳飛。秦檜死後受譴責,於冥司托人告訴王氏說,東窗下的密謀已經暴露了。見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四.佞倖盤荒》。後以此比喻陰謀敗露,將被懲治。《警世通言.卷二○.計押番金鰻產禍》:「我早間見那做娘的打慶奴,晚間押番歸卻,打發我出門。莫是『東窗事發』?若是這事走漏,須教我吃官司,如何計結?」也作「東窗事犯」。
兵不厭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用兵時為了制勝敵人,不排斥運用各種詐術來達成目的。語本《韓非子.難一》。[例]俗話說兵不厭詐,可要提防對方另有陰謀
騎虎難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史.卷二三五.何士晉列傳》:「恐騎虎難下,駭鹿走險,一擊不效,別有陰謀。」
司馬昭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路人皆知。三國魏曹髦在位時,大將軍司馬昭蓄意篡奪帝位,專擅國政,自為相國,後髦封昭為晉公,加九錫,昭佯辭不受。曹髦憤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見《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高貴鄉公髦紀》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後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野心。《宋史.卷四七一.姦臣傳一.安惇傳》:「無君之惡,同司馬昭之心;擅事之跡,過趙高指鹿為馬。」
仰人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紹客逢紀謂紹曰:「夫舉大事,非據一州,無以自立。今冀部強實,而韓馥庸才,可密要公孫瓚將兵南下,馥聞必駭懼。并遣辯士為陳禍福,馥迫於倉卒,必可因據其位。」紹然之,益親紀,即以書與瓚。瓚遂引兵而至,外託〔討〕董卓,而陰謀襲馥。紹乃使外甥陳留高幹及潁川荀諶等說馥曰:「公孫瓚乘勝來南,而諸郡應之。袁車騎引軍東向,其意未可量也。竊為將軍危之。」……諶曰:「……夫袁氏將軍之舊,且為同盟。當今之計,莫若舉冀州以讓袁氏,必厚德將軍,公孫瓚不能復與之爭矣。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而身安於太山也。願勿有疑。」馥素性恇怯,因然其計。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騎都尉沮授聞而諫曰:「冀州...
以身試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以身試禍注音︰|ˇ ㄕㄣ ㄕˋ ㄏㄨㄛˋ漢語拼音︰yǐ shēn shì huò釋義︰猶「以身試法」。見「以身試法」條。 01.《三國志.卷六.魏書.董二袁劉傳.袁術》:「以為足下當勠力同心,匡翼漢室。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參考詞語︰以身試險注音︰|ˇ ㄕㄣ ㄕˋ ㄒ|ㄢˇ漢語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釋義︰猶「以身試法」。見「以身試法」條。 01.《歧路燈.第九三回》:「向來搜檢夾帶,每每從寬。因其急于功名,以身試險,情尚可宥,遂以誣帶字紙,照例挾出為詞,是亦未嘗不存忠厚也。至于槍手,則斷不能容的。」
事在人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成功與否決定於人的努力。語本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蜀,滅成漢。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帝奕,立簡文帝,陰謀篡奪,專擅朝政,威勢顯赫,意欲受禪,未成,旋以疾卒。 (2) 臥語:躺著說話。 (3) 寂寂:落寞而無所作為。 (4) 文、景:指晉文帝司馬昭、晉景帝司馬師。司馬昭(西元211∼265),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司馬懿的次子,司馬師之弟。曹髦在位時,繼其兄司馬師之後為大將軍,專擅國政,自為丞相,後封為晉公,加九錫。死後,其子司馬炎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文帝。司馬師(西元208∼255),字子元,三國魏溫縣人。司馬懿長子。魏明帝景初中,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父死,以輔軍大將軍輔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